-
2017年中國信息消費行業消費主體普及情況、新型信息產品消費、消費方式、消費場景及消費理念情況分析
2018/3/28 11:56:0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消費主體普及情況分析1、用戶普及水平大幅提升,信息消費基礎日益堅實在“寬帶中國”專項行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的持續推動下,我國網絡支撐能力不斷提升,資費水平穩步下降,促進網民規模持續擴大,為信息消費發展提供了龐大用一、消費主體普及情況分析
1、用戶普及水平大幅提升,信息消費基礎日益堅實
在“寬帶中國”專項行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的持續推動下,我國網絡支撐能力不斷提升,資費水平穩步下降,促進網民規模持續擴大,為信息消費發展提供了龐大用戶基礎。截至10 月底,固定寬帶用戶超3.4 億,家庭寬帶普及率提升至72.5%,較五年前基本翻番;移動互聯網用戶發展迅猛,總數突破12.4 億,人口普及率達89.9%,五年年均提高7 個百分點左右。電信普遍服務的深入推進,填補了大量農村特別是行政村、自然村居民接入互聯網的“空白”,農民通過固網或移動網絡等多種方式實現上網,農村網民規模突破2 億。
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發展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已建成大容量、高速率、高可靠的信息通信網絡,光纖寬帶全球領先,4G 網絡實現跨越式發展。截至10 月底,光纖寬帶用戶滲透率突破83%,全球第一,是五年前的近7 倍;2G 和3G 用戶加速向4G 遷移,4G 用戶達9.6 億戶,滲透率達68.5%。
中國光纖用戶和4G 用戶滲透率發展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新興消費主體情況分析
網民以10-39 歲群體為主,新生代消費群體壯大。截至2016 年底,10-39 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達到73.7%,其中20-29 歲網民占比最高,達到30.3%;80 后、90 后在網絡購物用戶中占比超過65%,成為帶動網絡零售消費的主要力量。“拇指消費”漸成主流,帶動信息消費向個性化、品質化方向升級。同時,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媒體宣傳的擴大和信息技能的提升,互聯網繼續向低齡、中高齡兩端滲透,10 歲以下低齡群體和40 歲以上中高齡群體的占比不斷提升,合計達26.3%,較2013 年底提高5.3 個百分點。此外,跨境電商發展帶動信息消費主體向國外人口輻射,2016 年中國通過網上交易向俄羅斯輸送包裹多達20 多萬個。
新興消費主體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新型信息產品消費加快成長。
在智能手機領域,信息產品加快向中高端邁進,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累計3.5 億部,占手機出貨量的94%,較2013 年提高21 個百分點。國產品牌中兩千元以上手機出貨量占比超過20%。在可穿戴設備領域,面向消費者運動、娛樂、社交、健康等需求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服飾、虛擬現實、智能診斷監護設備等穿戴產品日漸普及,二季度小米出貨量達350 萬部,同比增長13.7%,市場份額為13.4%,排名全球首位。
在智能家居領域,產業化應用快速發展,2016 年各類智能家電產品占比進一步提升,其中智能洗衣機占洗衣機銷售額22.5%、智能空調占空調銷售額18.5%、智能冰箱占冰箱銷售額10.3%。智能炒菜機、智能掃地機器人等智能小家電的創新也是層出不窮。
智能硬件產品邊界不斷擴展。新一代智能硬件變革推動聯網設備邊界從PC、手機、電視等傳統信息通信設備向汽車、醫療、機器人、無人機等物品廣泛延伸,共享化、智能化和場景多元化趨勢日益凸顯。預計到2018 年,我國智能硬件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產業規模超過5000 億元。智能硬件大大提升了傳統消費品的附加值,延伸上下游產業鏈,給信息消費創造新的增長空間,為百姓帶來智能便利的生活。
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汽車聯網成為共識,目前主要通過蜂窩通信技術實現,4G 蜂窩聯網方式進入快速增長期。截至8 月,中國聯通車聯網用戶數突破2000 萬,中國電信車聯網用戶數達1106 萬,中國移動車聯網用戶數達2700 萬。4G車載聯網終端自2016 年起開始迅速增長,一年多時間迅速從零增加至101 款,未來3 年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市場體量持續擴大,預計2017 年將達到67.2 億元,同比增長70%1。大疆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創造消費級無人機新市場,占據全球約80%份額,2016 年產值突破100 億元,8 年增長1 萬倍。
三、消費方式由線上線下分離轉向線上線下結合
人們不再滿足于線上獲取信息,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絡資訊等線上業務趨于飽和,網民使用率超過80%,增長率低于10%。線上線下融合業務創新活躍,服務內容日益豐富,服務對象不斷拓展,服務質量顯著提升,有效滿足了居民多元化、多層次消費需求,成為未來重要的新興消費方向。
線上線下結合服務模式提升生活便利性。網絡零售持續多年高速發展,從“低價”到“正品低價”,再到“品牌低價”不斷滿足著消費者增長的需求和欲望,從而刺激消費者加大網購比例,網購人群不斷壯大。2016 年,我國網絡零售額達5.16 萬億元,同比增長26%,總規模達美國2 倍;網絡零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15.5%,約為美國的1.5 倍。其中,農村地區保持加速增長態勢,上半年農村網絡零售額達5376 億元,同比增長38%,高出城市5 個百分點左右,占全國網絡零售額的17%。母嬰、生鮮等垂直領域成為新的增長點,2016 年國內生鮮電商的交易額約900 億元,同比增長80%。交通出行、上門服務、餐飲外賣等傳統領域的互聯網應用迅速崛起,2016 年網絡約租車用戶規模達2.25 億,同比增長41.7%;網絡訂外賣用戶規模約2 億,年增長達83.7%。
中國網上零售規模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電子政務需求不斷釋放。2016 年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1.38 億,市場規模達1560 億元,同比增長27%,預計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20%的增速;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到1.95 億,占網民的26.6%,年增長率達28.0%,醫療信息查詢、網上預約掛號用戶使用率較高。
四、消費場景由碎片式轉向全覆蓋
1、移動支付快速普及,促進信息消費向各領域滲透
如今,無處不在的移動寬帶網絡、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和方便快捷的移動支付發展,使得人們能夠實現基于移動終端的全新領域和全新場景消費,形成圍繞個人需求的完整消費閉環。
2016 年我國移動支付交易達257 億筆,規模超過150 萬億元,是美國的50 倍,無現金、去紙幣化交易已成為我國引領世界創新潮流、變革消費方式的“新名片”。杭州成為全球移動支付之城,98%的出租車支持移動支付,已有超過95%的超市便利店可以使用移動支付。
中美第三方移動支付規模發展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新興移動應用層出不窮,帶動流量消費爆發式增長
截至10 月底,每月每戶移動數據流量突破2GB,是2013 年的近14 倍;數據流量消費占居民通信支出的比重由2013 年的30%持續提升至目前的58.5%。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五、消費理念由獨占到共享、從免費到付費
2016 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 3.5 萬億元,同比翻番,6 億人參與分享經濟活動,比上年增加1 億人左右。其中,生活服務、生產能力、交通出行、知識技能、房屋住宿、醫療分享等重點領域的
分享經濟交易規模共計達到1.4 萬億,同比增長 96%。以共享單車為例,涌現多家平臺,2016 年注冊用戶量超過2000 萬,日訂單量超百萬。
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發展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支付手段的成熟、版權內容的保護以及80 后、90 后消費主力軍對優質內容和個性化服務的追求,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優質、個性的視頻、音樂、游戲、教育等網絡資源付費。
2016 年我國網絡視頻付費用戶規模突破7500萬,約為2014 年的8 倍,用戶付費收入在網絡視頻行業收入的占比由2013 年的5.1%提升至19.3%,用戶付費意愿顯著增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