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兩會定調 新能源汽車行業對外開放提速
2018/3/31 10:12:02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擴大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開放。全國兩會期間,商務部部長鐘山也表示,擴大市場開放,履行金融對外開放承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擴大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開放。全國兩會期間,商務部部長鐘山也表示,擴大市場開放,履行金融對外開放承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開放。事實上,我國率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試點放開的討論早已有之,2017年1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中國外交部人士曾表示,中方將形成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將逐步適當降低汽車關稅,2018年6月前在自貿試驗區范圍內開展放開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試點工作。現在看來,新能源汽車領域進一步放開只是時間問題,但如何放開、放開后又會給當前競爭激烈的產業帶來怎樣的影響仍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圖片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汽車領域先試先行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全球車企都想進入中國市場分一杯羹,所以要求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放開的呼聲不斷高漲。”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認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對外開放已經到了新的階段,尤其是江淮與大眾合資之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開放力度正在逐步加大。無論是在關稅方面還是在外資投資方面都有了新的進展。隨著“雙積分”政策的落地,企業層面或將還有更多的合資、合作項目落地,而這些正是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擴大開放的實踐。
其實,關于我國汽車領域的開放問題這幾年來一直爭論不斷,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國家組織)在WTO框架內或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中,不停提出要求中國擴大汽車領域的開放度。近年來,為了履行WTO成員義務和踐行我國擴大開放的發展戰略,汽車領域的開放正在不斷推進。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開放成為新的爭論焦點。正如安慶衡所言,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正在逐步擴大開放。
而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看來,尤其在自貿區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邁出了開放腳步,給了外資企業公平參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機會。“擴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開放,不只是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本身的發展需要,更是汽車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之一,為了國家的開放發展作出的應有選擇。”而特斯拉CEO馬斯克聲稱的在中國設廠受阻問題,在董揚看來是特斯拉盈利能力不足以及中國新能源汽車準入門檻較高所致,而非政策所限。安慶衡也表示,新能源汽車領域進一步放開是趨勢,至于特斯拉在中國的項目能否落地要看其訴求和能力,障礙并非來自中國政策。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也提出,汽車行業擴大開放是必然趨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開放新能源汽車外資準入之后,傳統汽車開放政策也會很快出臺。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吳松泉告訴記者,從全球汽車領域的開放看,逐步對外資開放是一國汽車工業發展必然要面對的問題。“據我了解,汽車整車行業,目前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對外商投資沒有諸如出資比例的限制,日本、韓國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曾對外資有過股比限制,不過早已取消。”他說,日韓汽車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政府就逐漸由產業政策集中扶持轉為法制化管理和開放競爭。
■ 擴大開放是高質量發展有益嘗試
當前,擴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開放既是我國參與世界競爭的需要,也是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必須進行的探索。“我國汽車產業已從規模增長轉為以結構升級、創新驅動為主要特征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就要通過大力推進技術、管理、機制和文化等創新,促進汽車產業向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和自主化發展,大幅增強產業發展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吳松泉稱。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要保障全產業鏈實現安全可控。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李萬里認為,汽車全產業鏈的安全可控,從發展大局看至少要握有四張“王牌”:一是形成穩定且單一大市場的地緣優勢;二是鑄就中國汽車工業現代化制造體系;三是聚集起優質本土企業的中國方陣;四是產業生態環境的預期積極正面。在李萬里看來,我國擴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開放,與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發展趨勢相一致。“國家、產業和優質企業的生存需求和發展動機發生轉變,對發展模式有了新的設想和憧憬。汽車產業對外開放合資合作的方向已從傳統汽車轉向新能源汽車領域。這其中既有宏觀層面的約束條件,更是企業趨利避害的必然選擇。”李萬里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
“隨著‘雙積分’政策的落地,當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資合作也在不斷創新,這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對外放開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需求。”安慶衡說,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不僅有技術升級的挑戰,也有商業模式的創新,更多的還有資本涌入帶來格局的變化,這些挑戰要求傳統車企必須改變,順應新變化,找到新的應對措施,而通過對外開放尋求新的發展是企業應對新形勢的一種有效方式。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行業要想更好發展,取得市場競爭力,甚至邁向國際市場就必須從打開國門、構建充分競爭的國內市場開始,只有在開放的國內市場鍛煉了競爭力,才能謀求更好的國際發展。
■ 如何開放考驗政府管理智慧
“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到今天,在發揮產業政策引導作用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發揮市場競爭的基礎性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通過發揮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作用,來進一步增強產業發展的活力和競爭力。”吳松泉認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開放需要充分借助市場的作用,用市場競爭充分調動各方活力,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早日步入健康的發展階段。
而在李萬里看來:“中外各方對新一輪合資合作的訴求已呈現明顯差異。中方新能源汽車企業目前處于引領發展的位置,具有比較優勢,因此,尋求通過新一輪合資合作實現產業升級,開辟獲取利益的新路徑。外方仍然是謀求最大經濟利益,近期則是希望從中方獲取‘積分’,尋求市場份額和成本的再平衡。這一輪產業安全博弈要達到‘競合’的境界,即實現雙贏,在大局方面要確保全產業鏈安全可控,在發展趨勢中實施逐步放開,先易后難的部署符合國家產業安全的戰略。”
安慶衡也持謹慎的態度,他認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競爭加劇,放開的同時也會對本土企業、行業帶來沖擊。“我們不能為了滿足外資放開的要求就一味地放開全部市場,也不能因為害怕沖擊就緊閉‘國門’,關鍵還是要制定符合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需求的開放政策,讓內外資在市場上充分、公平競爭。”安慶衡說。(記者 王金玉)
轉自:中國汽車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