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融合 加快布局以數據為核心的產業生態
2018/7/25 10:12: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以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加速推動新興技術的跨界融合。目前,很多行業實現了跨界融合,比如互聯網金融、數字醫療、車聯網、智慧工廠等。有些企業以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加速推動新興技術的跨界融合。目前,很多行業實現了跨界融合,比如互聯網金融、數字醫療、車聯網、智慧工廠等。有些企業在跨界中獲得成功,甚至迅速成長為行業的獨角獸企業,有些企業卻曇花一現。表面上看,跨界融合是不同行業的相互滲透,本質上跨界融合是創新,是為了實現創造新的商業價值�?缃缛诤蠈崿F新價值創造,筆者認為有“數據+”“眾創+”“交互+”“共享+”等四個關鍵。
實現跨界融合的四個關鍵
“數據+”是跨界融合技術創新的基礎支撐。數據資源是跨界融合產生技術創新的核心基礎,通過“數據+”提供新產品、新模式、新服務,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目前,數字資源與產業融合的重心已逐漸由基礎設施(設計工程師)轉向內容分析層(數據科學家)、應用層(用戶與消費者)。比如應用層領域,可穿戴設備、無人機、智能汽車等新產品;內容分析層領域,基于對產品和裝備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搜集與管理,提供在線的、遠程的增值服務,或者基于數據打通產、銷、用戶等鏈條,催生個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模式。在數據為王的時代,擁有數據資源并用好數據資源,是實現產業重塑、重構企業價值鏈的重要前提。
“眾創+”是跨界融合技術創新的重要場景。在數字和互聯網時代,眾創成為跨界融合產生創意資源的重要場景。比如,眾包研發是產生創意資源的有效途徑之一,眾包研發所采取的跨部門、跨學科、跨產業乃至跨領域的創新方式,同時眾包競賽采取即時發送分包即時競爭的方式,繞開了傳統的競標、審核等過程,使整個創新過程更加靈活和高效,可快速促成不同知識和學科的碰撞和啟發。如商湯科技、科大訊飛、曠視科技等就是從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眾包競賽中脫穎而出的企業。此外,用戶或供應商參與終端產品的研發創新,也是主要的創新源。如小米手機通過搭建用戶—企業平臺,建立了論壇、微博、米聊等互聯網和專門的企業—用戶線下兩種平臺形式,讓用戶參與到產品設計、功能開發、測試、實物體驗等各個環節。這種眾人拾柴火焰高,將用戶的概念和要求轉化為產品研發方案的方式,成為了企業的重要創意來源。
“交互+”是跨界融合實現商業價值的關鍵內容。人機交互是用戶體驗的真實感知,用戶體驗是當今跨界融合的決勝關鍵。比如,讓汽車實現自動駕駛,能夠使得出行變得更加舒適,進而釋放人類天性。在智能健康領域,借助用戶及案例大數據、可穿戴設備等,通過大數據平臺分析實現對用戶健康管理,健康風險預測等。一些裝備制造商也紛紛自主研發智能功能或接入第三方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實現裝備產品能夠與人進行自然交互。如一些裝備企業接入科大訊飛、NuanCe等企業的智能語音API,可實現裝備的語音控制、語言理解等功能。當前,人機交互技術領域已出現了許多諸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機器視覺等新型的人機交互方式,但受限于當前技術水平,仍未達到人與機器毫無障礙的交互水平,但這也成為未來爭奪的前沿陣地。
“共享+”是跨界融合實現更多價值的有效途徑。共享和開放通過提高產品或資源(閑置)的流動速度,讓人們產生對供給數量和質量提升的感覺,而這能夠滿足以“體驗”為核心的新時代用戶需求,是跨界融合獲得更多價值的有效方式。比如對云端資源和計算能力的共享方式,既能解決單個企業高強度的計算任務,為之節約購置和維護設備的諸多成本,又能最大化利用云端設備。實際上,阿里巴巴于2017年已推出ET工業云大腦,可分析工業生產中收集的數據,優化機器的產出和減少廢品成本。江蘇協鑫通過接入阿里ET工業云大腦,對上千個光伏切片的精密工藝參數進行優化,從而將良品率提升了1%,一年內已經節省了上億元生產成本。在消費領域,共享經濟已經融合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看到共享經濟使某些企業迅速成為行業的寡頭壟斷者,同時加速某些行業的衰退或消失。但也不是所有物品加入共享模式就能獲得成功的,共享離不開上述說的數據的基礎支撐,用戶的流量,以及是否能給用戶帶來持續美好的體驗等等方面。
加快布局以數據為核心的跨界產業生態
加快布局以數據為核心的跨界產業生態,提升政府在基礎設施、制度供給方面的支撐度。一方面,政府加大相應基礎設施的配套,為企業提供可靠的電力供應、可靠的移動網絡或無線網絡系統,保障企業擁有高質量的供應鏈網絡。另一方面,做好數據管理和網絡安全等的技術儲備,引導平臺企業與公共部門加強征信等數據對接,建立政企互動的信息分享合作機制,建立完善基于信任的監管體系。通過總結產業典型的技術融合方式、創新陣地、商業模式等,出臺諸如應對人工智能應用及系統相關的法律和相應監管規則。
加強跨界行業的重點技術攻關,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推廣應用。政府要及時轉變角色,成為制造業生態體系的參與者和宏觀協調者。一方面,提升技術成熟度,重視跨界行業連接點的共性技術研發和創新,協調各方力量共同投資,推動各方信息的相互協調,使新技術發展路線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推廣應用,針對大部分技術仍然為大規模制造商所獨享的難題,政府在技術創新、技能教育、產業政策等方面,更多地為中小企業享受技術的價值制定相關政策,實現整個供應鏈、更廣地區的技術優勢。
構建企業實現商業價值的協同創新網絡,促進企業廣泛鏈接外部創新資源。政府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撐和資金支持,引導數字平臺型企業與生產制造企業對接合作,通過技術變革、組織變革,實現更快速的投放產品、提高效率和生產力、實現產品差異化、開發新商業模式。企業自身要加強學習,勇于開展典型試驗,可積極尋求先進的外部資源支持,打造協作創新網絡,注重升級運營信息技術與數字平臺,支持創新迭代,注重發展必要的文化和技能,以實現新技術帶來的變革。(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黎文娟 陸平 喬標)
轉自:中國工業報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重磅!「周六�!ぜ刮幕黝}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