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 新能源車市寒冬中遇"暖陽"
2019/12/26 11:40:3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核心閱讀 “銷量下跌后,大家都在進行反思,企業會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國家也在出臺支持政策,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所以我相信2025年25%的銷量占核心閱讀
“銷量下跌后,大家都在進行反思,企業會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國家也在出臺支持政策,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所以我相信2025年25%的銷量占比目標是有可能實現的。”
近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旨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30%,這些指標的提出,引發行業熱議。
“《征求意見稿》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標,并設置了相應的措施,對于我國實現汽車強國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指出。
25%:新能源汽車目標占比四分之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5.62萬輛,占汽車總銷量2808.06萬輛的4.47%。2019年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04.2萬輛,占汽車總銷量2310.9萬輛的4.51%。雖然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銷量比重
有所上升,但這兩組數據仍距離2025年目標有不小差距。
“目前,受補貼退坡和國六提前出臺的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了短期下跌,但此前銷量增速情況一直很好。銷量下跌后,大家都在對新能源汽車市場進行反思,企業會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國家也在出臺支持政策,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所以我相信2025年25%的銷量占比目標是有可能實現的。”許海東樂觀地表示。
許海東指出,《征求意見稿》中還有一些措施將為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貢獻一定增量,其中包括: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用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制定將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納入國有企業考核體系的具體辦法;加快新能源汽車在分時租賃、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場地用車領域的應用等。
“按照2025年占25%份額的目標,預計當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700萬輛,2019-2025年復合增速將達到33%。這一目標對企業的引領作用很大,將會推動企業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業務。”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表達了類似觀點。
“此前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很好地促進了上一階段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而目前上一版本規劃時間點剛要結束,新的規劃立即跟上,表明了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決心。”許海東進一步表示,新規劃將繼續引領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長期向好前景可期。
30%: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
除了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也是本次《征求意見稿》中重點提到的發展領域。
其實,早在2018年12月27日,工信部印發的《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中就對提升汽車網聯化、智能化水平,實現自動駕駛,發展智能交通,促進信息消費等作出了部署。國際知名市場分析機構IHS Markit也預計,到2022年,全球聯網汽車的市場保有量將達3.5億輛,市場占比達到24%;具有聯網功能的新車銷量將達到9800萬輛,市場占比達94%;到2035年全球智能駕駛汽車銷量將超過1000萬輛。
在此基礎上,《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要將推動汽車從單純交通工具向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轉變;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經過15年的努力,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于普及。
對此,業內普遍認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將帶動以汽車為載體的芯片、軟件、信息通信、數據服務產業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期,并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
“汽車智能化的到來有可能顛覆傳統汽車行業,打破原有的汽車競爭格局,在各個環節創造更多需求,產業鏈有望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財通證券研報指出。
“三縱三橫”:多條技術路線并存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在技術創新方面重新定義了“三縱三橫”。
記者注意到,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我國首次提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三縱三橫”概念,即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和電池及其管理系統為“三橫”。而在本次發布的《征求意見稿》中,“三縱三橫”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即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以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為“三橫”,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系統。
“純電動仍然是核心方向,氫燃料汽車在乘用車方面目前還不適合發展。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會形成一定的競爭。”崔東樹坦言。
而中汽協此前公布的數據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2019年前10個月,純電動汽車銷量達75萬輛,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達19.6萬輛,燃料電池汽車僅銷售了1327輛,顯然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
但許海東認為,無論是哪種技術路線,其出發點都是為了降低汽車的能耗,只要能降低能耗,三種技術路線都會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不同企業會有不同選擇,政府部門不會過多地人為干預,應該交由市場去選擇。”(記者 黃珮)
轉自:中國能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