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豆淺談娛樂圈的明星IP打造公式
2020/2/17 15:50:36 來源:法治中國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縱觀當下的娛樂圈,一炮而紅的明星不少,但在熱度褪去之后還能保持新鮮感和知名度的明星卻在少數。正如王菲《開到荼靡》中所唱:一個一個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縱觀當下的娛樂圈,一炮而紅的明星不少,但在熱度褪去之后還能保持新鮮感和知名度的明星卻在少數。正如王菲《開到荼靡》中所唱:一個一個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
到了2019年,“四大頂流”如今已然換陣,從以前的“歸國四子”吳亦凡、黃子韜、鹿晗、張藝興變成了今年當紅的肖戰、王一博、李現和蔡徐坤。隨著新劇、爆款劇接連不斷地播出,娛樂圈造星的速度正在加快,粉絲和觀眾們的關注點和視線也在快速切換。但在這些熱點之外,總有一批能超越時間,被人們牢牢記住的明星持續地活躍在演藝世界里的聚光燈前,比如雨神蕭敬騰,胖迪迪麗熱巴等等。
近日,豹變IP創始人、豹變學院院長張大豆在出席某場活動時談起了娛樂圈明星IP的運營之道,其中的演講觀點頗有建設性和指導意義。就現場觀眾關心的“如何打造長期有效、富有記憶點的明星IP”問題,擁有十余年IP打造經驗的張大豆認為,當前打造明星IP需要有產品化的思維,從立意到生產,從形象到公關,需要精密設計和嚴格把關。具體而言,明星IP建設需要分三步走,即先被識別,再被記憶,最后形成差異化。
張大豆在現場以蕭敬騰的“雨神”之名、汪峰的不上頭條以及陳坤的兒子之謎為例,對IP打造的三分法進行了詳細闡述。
“雨神”蕭敬騰的名號最早可追溯于2012年,當時蕭敬騰發了一條微博向粉絲們表示,明天七點半北京的朋友們不見不散,怎料第二天北京就遭遇了百年一遇的超強降雨。買了票的粉絲們不僅無法出門,連家里都泡了湯。于是,粉絲們開始在微博下面神回復,比如“臺灣的朋友,雖然你來到了北京,我們依然隔海相望”等等,這些回復評論最終讓蕭敬騰上了一次微博熱搜,引發一陣評論狂潮,即使不是蕭敬騰的粉絲也開始在微博下進行調侃,而這一場北京的強降水也成為蕭敬騰雨神之名的開山序曲,“開演唱會下大雨”與蕭敬騰個人形象形成了捆綁,就連蕭敬騰本人也說,從搭臺到彩排,每天都是大晴天,就是演唱會下起了大雨。
在北京之后,同年8月的上海和11月的天津演唱會上也遭遇到了同樣的情況。開唱當天,上海遭遇50年來最強臺風�?�,隨之而來的就是一陣大風和超強暴雨。11月5日,蕭敬騰天津演唱會因雨太大而延期……至此人們發現了蕭敬騰與下雨之間的不解之緣,雨神之名開始在微博上發酵,而他的演唱會也被粉絲們調侃為“南水北調”工程。
到了2013年,蕭敬騰一開演唱會就下雨的預言更是被頻頻應驗。為此中國天氣網編輯整理了蕭敬騰2012年所有場次的演唱會以及2013年透露過行蹤的微博,結果顯示2012年1月到2013年7月43天的行程里,蕭敬騰共有26天遇到了降雨,占總數的60.46%。經過官方蓋章以后,蕭敬騰的雨神之名算是徹底坐實了。往后數年,只要一到下雨天,尤其是夏季的暴雨天,人們就會想到蕭敬騰,并且發問:今天蕭敬騰來了嗎?
張大豆在現場表示,蕭敬騰的雨神之名完美地契合了他所提出的三分法。第一,在識別上,接連幾場大雨和演唱會形成對應,而微博作為當時最主要的輿論陣地,粉絲們自覺幫助蕭敬騰挖掘出了其與下雨的識別點;第二,在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輿情發酵后,蕭敬騰的雨神之名最終成為了記憶點,與其個人形象形成了深度綁定,最終“雨神”一詞固化成了IP。而整個過程最關鍵的地方在于沒有其他明星借用過下雨一事造勢,雨天成了蕭敬騰在公眾群體中的認知差異點。
在雨神之外,常年上不了熱搜也成了汪峰身上揮之不去的公眾認知形象。
據統計,在2013-2019的6年間,汪峰有24次上熱搜失敗。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9年的12月中旬,當時汪峰正準備發行新歌,原本在粉絲的努力下,汪峰發行新歌的消息已經升至微博熱搜第43位,但隨后鄭爽和張恒分手的消息便以多個詞條的形式登上熱搜,最終汪峰再一次與熱搜失之交臂。
盡管多次與熱搜無緣,但汪峰也曾在這幾年當中迎來過自己的高光時刻。在2015年宣布與章子怡結婚的消息后,章子怡本人的影響力給汪峰加成了不少,從而助推了他本人知名度與熱搜之間的巨大反差,最終進一步實現了大眾知名度的擴散。在此之前,身為搖滾先鋒的汪峰只停留在專業領域內的小圈子里,但憑借“上不了熱搜”和章子怡的婚訊,汪峰不僅成功打入了年輕粉絲群體,更在國際上走出了自己的搖滾之路。
在分析汪峰個人IP塑造過程時,張大豆指出,粉絲和普通微博用戶仍然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而在實際打造IP的過程中,利用公眾輿論撬動更大規模的討論效應,是整個IP標簽形成的核心點。
此外,在講述IP打造公式時,張大豆進一步指出,提煉出的IP關鍵詞不僅要與大眾認知形成差異,更重要的是擁有足夠的親切感。個人品牌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觸摸的貴重之物,有時候站得太高摔得越重,但一定高度也是必須要有的IP元素。在張大豆的認知中,高度不僅代表了整個IP的立意深度,還代表著神秘感和給予公眾的好奇心。比如汪峰的熱搜體質,如果有一天汪峰能夠輕易登上熱搜榜首,那么這層神秘感即被捅破,新鮮感和好奇心也隨之流走,最后就是個人品牌IP的崩塌。
張大豆還以陳坤兒子生母之謎為例,認為陳坤在逐漸淡出演藝圈后,還能保持較高知名度,與其在公眾層面塑造的“慈父”、“單身父親”形象有關,最終陳坤個人也完成了流量明星的蛻變。在演講最后,張大豆強調個人品牌始終和事業息息相關,人設擁有流動性,因此個人品牌IP需要長久的深耕。就張大豆個人體會而言,要想擁有持續化影響力的品牌IP,整個過程將會長達2-10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