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評論】大,可喜;但若只有“大”,可惜
2020/9/3 16:12:17 來源:廣州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前七個月銷量數據顯示,高端車、中高級車(大車)的銷量同比不降反升,同比增長1.7%。考慮到疫情疊加車市下行,能有此表現,已屬難能可貴。可以肯定,隨著銷售旺季到來,這一數今年前七個月銷量數據顯示,高端車、中高級車(大車)的銷量同比不降反升,同比增長1.7%。考慮到疫情疊加車市下行,能有此表現,已屬難能可貴。可以肯定,隨著銷售旺季到來,這一數字還會進一步提升。比同比正增長更值得關注的是,并非SUV一枝獨秀,轎車、MPV也是出力不少。以上汽通用別克為例,1-7月,GL8系列累計銷售67,382輛,7月更是銷售17,075輛,創下歷史新高;別克君威和君越前七個月累計銷售92,661輛,同比增長9%。隨“大車”持續暢銷而來的,是銷售結構持續健康,高端化和旗艦效應日益凸顯,同時也是上汽通用汽車別克多年對品牌向上經營和提升的卓著成效。
“大車”要做到“不止于大”
記者從一大堆枯燥的統計數據中,不嫌麻煩地找出這些數據出來,是因為它們值得我們由衷高興。一直以來,我都是大車的崇尚者,因為中國車市已經從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市場,競爭激烈,汽車要進一步普及,品牌要向上,車型也要向上,大車更適合當下中國普通消費者。大車空間大、配置全、科技含量高,能夠滿足普通消費者不同用途的需求;大車的售價比豪華車低一大截,甚至只有豪華車的二分之一,但做工用料與豪華車差別并不大,有極佳的性價比。
有不少車企看到了這一趨勢,遺憾的是,它們對“大車”的理解過于膚淺。在它們看來,“大車”就是尺寸大、空間大、屏幕大、天窗大。這么理解固然不全是錯,卻也容易給自己挖坑,讓自己難以擺脫惡性價格戰的困境。前段時間,有家中國頭部車企推出一輛“大”到可以用“中大型”來形容的七座SUV,官方售價只有10萬元出頭。然而,消費者圍觀之后,一哄而散,更加堅定他們購買合資車型的念頭。原因很簡單,該車后懸掛是扭力梁,發動機很老舊,跑起來很費勁,車內噪音震動也明顯偏大。群眾眼睛是雪亮的,上市一段時間之后,該車銷量始終不過千,完全沒有新車該有的精氣神。
2019年尼爾森消費趨勢調查顯示,消費者愿意在大車上多花錢,其中,80后花錢的意愿要高于90后。對于此,有各種解讀。我認為真正原因有三個,一是普通老百姓積蓄不斷在增加,加上有金融政策支持,可以購買20萬元或以上的大車;二是消費日趨理性,買大車不僅看尺寸,也關注其它;三是80后消費者不僅興趣更加多元、追求品質,愿意為舒適性、豪華感多付錢。
這些消費認知的改變,對車企運營推出了新的挑戰,挑戰的核心之處:如何用科技創新(包括智能制造)更多地觸達興趣多變、注重品質的消費者,進而進入他們的心智之中?如果將大車理解為只要尺寸大,其他就可以馬馬虎虎,那就錯了。消費者需要的是尺寸大,同時要品質高的大車。別克GL8能夠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史上里程碑式車型,除了尺寸大、空間寬敞,同時是也是差不多同級中技術最成熟、品質最可靠,甚至是舒適性最高的車型。
在歐美,市場成熟的標志是小型車暢銷。中國不同,中國的社會、環境、道路等硬件有其上限值,而近些年中國車市年銷量已經觸及了這個上限值。如何在不突破上限值情況下,讓更多人能夠享有汽車帶來的便捷性?答案只能是將小車換成大車,從五座車換成七座車。當然,這些大車得是優秀的車型,不能湊數。只要是優秀大車,市場會厚報回應之。這也就可以解釋,上汽通用能夠在第一季度大幅下滑情況下,第二季度就迅速走出低谷,在7月取得同比大幅增長。記者從上汽通用別克獲悉,今年目標沒有變,仍堅持“全面向上”:品牌向上、服務向上、產品向上。其底氣在于有足夠多的大車,這些大車涵蓋轎車、MPV和SUV三大乘用車主要領域,并在智能化、網聯化、更舒適、更豪華、更環保等方面,有持續的突破與創新。
先前中國車市競爭看起來好像很熱鬧,但車企們都在降價的漩渦里掙扎。愛因斯坦曾說,這個層次的問題,很難靠這個層次的思考來解決,需要跳到更高維度去思考。要跳出“降價、銷量下滑、再降價”這個惡性循環,關鍵是將推出優秀的大車。是的,大車時代來了,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在于,這是機會;壞事則在于,大伙都得拿出真功夫。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周偉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