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張曉強:深入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改革
2020/9/9 14:22:17 來源:新京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9月7日,在主題為“加強危機防控合作,守護國際糧食安全”的2020糧食現代供應鏈發展及投資國際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在發言時表示,在今后9月7日,在主題為“加強危機防控合作,守護國際糧食安全”的2020糧食現代供應鏈發展及投資國際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在發言時表示,在今后一個時期將更加重視提質保量,同時要把握中國的糧食供需趨勢,深入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多種措施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但在糧食從田間到餐桌的漫長產業鏈上,多個環節都會造成浪費。其中,在加工環節,由于過度追求精、細、白的消費誤區,導致企業過度加工,每年因此損失糧食150億斤以上。在餐飲環節,據專家估算,我國每年浪費糧食800億斤至1000億斤。
張曉強表示,需要深入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改革,包括加大糧食科技的投入,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穩定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要優化糧食生產的品種結構,提升糧食品質。通過深化改革,完善糧食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與此同時,解決當前的世界糧食短缺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疫情發生前,全球已經有1億人接受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糧食援助,其中3000萬人居住在也門、敘利亞等戰亂沖突嚴重的地區,多重因素交織使缺糧問題進一步突出。
張曉強認為,應當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保證全球糧食供應鏈農產品貿易的暢通,共同維護糧食價格穩定和供應穩定。還要支持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發揮協調作用。中國在分享經驗、提供農業糧食生產技術支持,向遭受蝗災的國家派出工作組協助開展工作等方面,已經并將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