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車志》第十期出版 易車攜手經銷商再話新零售
2020/9/26 14:12: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新網9月23日電 時至仲秋,易車出品的面向汽車經銷商的高端內參《易車志》第十期如約而至。伴隨著疫情影響褪去,汽車市場逐漸回歸常態,并迎來了久違的反彈。但此刻車市依然處于持中新網9月23日電 時至仲秋,易車出品的面向汽車經銷商的高端內參《易•車志》第十期如約而至。伴隨著疫情影響褪去,汽車市場逐漸回歸常態,并迎來了久違的反彈。但此刻車市依然處于持續調整期,對汽車經銷商而言,在存量市場中尋求新的增長機遇仍是中長期的經營重心,在此進程中,同樣更需要營銷模式創新帶來的內驅動力。
本期《易·車志》以“再談新零售”為主題,力圖以更加深入和理性的視角回顧過去兩年來汽車新零售的進化歷程。汽車經銷商是零售環節的重要參與者,從初聞新零售概念,到全面投身汽車營銷變革大潮,無論是被裹挾前行,還是主動迎接變化,作為汽車流通領域末梢的汽車經銷商都是產業關注的焦點和新零售一線弄潮兒。如今,再談汽車新零售時,經銷商已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從汽車廠商到經銷商亦對新零售有了全新認識,也各自摸尋到些許適合自身的汽車新零售轉型脈絡。
在本期刊物的“贏道”欄目中,《易·車志》與北京現代副總經理、銷售本部副本部長樊京濤進行了深度對話。在樊京濤看來,韓系品牌未來將由高性價比向技術溢價、品牌溢價轉型,而北京現代亦將深耕細作,持續推進數字體驗店升級戰略,形成差異化競爭。此外,《易·車志》還走進了江蘇萬幫金之星車業投資集團,與集團董事、通用事業部總經理張誼成促膝長談,了解到一段“持危扶顛、力挽狂瀾”的經典經營案例。
全新上線的“走進經銷商”欄目以實地探店為特色,力求透過《易·車志》的視角解析每家4S店與眾不同的競爭優勢。本期精選了起亞全國銷冠店山東金萬通起亞,全國首批“BMW領創燈塔經銷商”之一BMW南京至寶,連續5年江蘇省名列第一的林肯中心蘇州明都林肯,以及徐留平“打卡”的第一家紅旗體驗中心新元素紅旗4家4S店,無論是在品牌體系還是區域市場,這些門店都有耀眼之處,值得品味和借鑒。
在本期“運營者說”欄目中,北京奧吉通豐瑞公司售后負責人耿長偉講述了該店推出的“無憂車會員服務套餐”,此舉不僅實現了促進客戶返店、增強客戶黏性的目的,同時也為店內售后業務帶來收益,并使其他售后業務同步增長。廣州永佳豐田銷售經理李珊珊則對“老帶新”話題給出了“教科書”式的答案,其35%轉介紹率的背后是“情”與“益”的經營初衷,正因如此其轉介紹業務才成為給店端帶來了高回報的營銷機遇。
本期“聚焦”欄目中探討了在汽車經銷模式占主導地位的行業背景下,汽車新零售基于“人-貨-場”的營銷和服務關系本質。在存量市場二次增長的背景下,不斷加深的數字化印記和線上與線下的無界融合,使汽車消費生態的整體升級成就了汽車新零售的實質性變革。
在“數智”欄目中,本期以售后業務向數字化轉型升級為著眼點,明確了“汽車垂直”“絕對頭部”兩類移動應用平臺,理論上能為汽車經銷商帶來可觀的售后增長機會。同時,將已有的線下售后服務做線上數字商品的平移升級,也會為汽車經銷商贏得精準的公域流量,而“以業務為中心”的運轉邏輯在此過程中徹底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的系統性邏輯。
在“縱覽”欄目中,本期內容對紅旗的“伙伴式”合作關系進行了探討;此外,長安汽車的銷量向好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復蘇也成為關注的要點。
在“商策”欄目中,成都金菱凱迪店總經理楊大江、小鵬汽車北京槐房萬達廣場體驗中心店長何艷新分別講述了兩種經營模式下的經營心得。特別是采取直銷模式的小鵬汽車,或許將成為短期內新能源汽車“新零售”模式的主流形態。
《易·車志》將繼續秉承“以行動的力量萃選行業智慧,以精準的洞見為4S店管理者厘清控盤脈絡”的理念,攜手經銷商砥礪前行、勇達目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