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熱黃金周為中國經濟“加油”
2020/10/13 9:36:18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酒店價格沖高、打車軟件崩潰、多地景區門票售罄……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有6億左右中國人選擇外出度假。 “人們坐上火車,前往古老的寺廟,做著許多其他國家的人夢寐以求的事情酒店價格沖高、打車軟件崩潰、多地景區門票售罄……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有6億左右中國人選擇外出度假。
“人們坐上火車,前往古老的寺廟,做著許多其他國家的人夢寐以求的事情。”美國《紐約時報》網站日前的刊文,充滿了對中國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艷羨。同時,中國消費者迅速恢復常態化生活背后所凸顯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也讓《紐約時報》不由得發出感慨:“這是中國從疫情中恢復過來的明確信號。”
消費近年來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2019年全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7.8%。這意味著,消費表現好,才能更有底氣地判斷經濟復蘇是否到了一個穩固的階段。幸運的是,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后的首個長假,線下出行、線上購物,被疫情壓抑的消費需求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釋放,消費者用實際行動為中國經濟復蘇“加油”。
火熱黃金周推動消費復蘇跑出“加速度”。盡管國內跨省游及“機票+酒店”業務早在7月份就已重啟,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8月份便完成了年內的首次由負轉正,可對于餐飲、旅游、影院等行業來說,“春天”卻并未真正到來,需求的全面恢復仍需要一個契機,“十一”黃金周就是這個契機。
防疫政策的變化、鼓勵消費的環境疊加中秋國慶8天長假,讓旅游、購物、休閑娛樂等重新成為中國人生活的“標配”。僅黃金周第一天,中國國內就有近1億人次選擇外出度假,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徑同比分別恢復73.8%和68.9%。此外還有以電影、音樂會等為代表的文娛消費,以婚禮、裝修為代表的傳統假日消費,均在“十一”黃金周實現了全面回補。甚至連疫情發生期間一直增長迅猛的線上購物、外賣服務,也在進口消費和家庭聚餐需求激增的拉動下出現“報復性反彈”。各行各業亮眼的成績單勾勒出“金九銀十”的消費盛景,進一步鞏固了消費復蘇的成果,推動中國經濟實現了更平衡發展。
消費加速回補彰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從旅游、餐飲到娛樂、文化等行業,黃金周消費火爆所展現的經濟明顯復蘇,依托的其實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的需求潛力。
要知道,全球經濟復蘇目前并不樂觀,受疫情“黑天鵝”影響,有些國家還在對抗疫情,有些國家正在艱難復蘇,中國短時間內能夠支撐如此多人次的大規模消費重啟,不僅代表疫情防控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更彰顯出中國消費市場所蘊含的韌性和底氣。
畢竟,消費的提升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市場過程方能形成,以居民消費能力的不斷增長為發展動力。受益于中國經濟的長期向好,中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人均GDP更是突破了1萬億美元,中國大市場所蘊藏的潛力已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正如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近期所評價的:“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隨著收入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中國作為消費市場的魅力正不斷增強。”
內需是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最堅實的基礎,黃金周繁榮的消費場景折射出中國大市場將持續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釋放動能,讓人們對“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當下,中國正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黃金周消費的繁榮正是中國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體現。而只要消費韌性和消費活力還在,中國經濟就依然有實現自身長期可持續內循環的動能。只要中國經濟穩得住,這個GDP超過14萬億美元的大國就會通過國際貿易渠道源源不斷地為世界經濟輸送動力。
華夏神州,無數洋溢著煙火氣的城市和鄉村,展示著中國經濟的活力,也孕育著世界經濟的希望。(楊舒)
轉自:國際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