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券商“十四五”研報精選
2020/10/16 16:37:16 來源:新華財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四五”規劃出臺在即,將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遠景規定目標,指引產業高質量發展方向。股市素有“規劃”行情,部分板塊將受益于此。我們梳理了部分券商研報,宏觀策略和行業分析如下“十四五”規劃出臺在即,將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遠景規定目標,指引產業高質量發展方向。股市素有“規劃”行情,部分板塊將受益于此。我們梳理了部分券商研報,宏觀策略和行業分析如下:
一、宏觀策略:區域協同、產業創新是“十四五”的宏觀著力點,有望催化資本市場行情
中金公司:“十四五”四大趨勢預判
趨勢一:構建“雙循環”新格局有望推動區域一體化深度發展。“雙循環”格局下,需要建立國內統一大市場及要素自由流動的環境,有望形成新的要素聚集地,推動區域一體化深度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和發展潛力的四個增長極,區域一體化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加速深化。
趨勢二:城市群、都市圈將成為“十四五”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落腳點。城市群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十四五”期間城市群與都市圈有望在優化人口和經濟的空間結構、釋放內生發展動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趨勢三:產業發展有望實現“區域間協同競爭+區域內分工合作”的發展新格局。一方面,各城市群、都市圈內部有望形成完整互補的產業鏈分工,形成產業發展的合力;另一方面,各區域將地域優勢、資源優勢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推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與空間布局的協同發展。
趨勢四:區域協同創新建設有望加快推進。“十四五”必將是創新推動發展的五年,區域發展也將進一步探索以創新為驅動的發展模式。各區域協同創新建設也有望加快推進,如長三角一體化G60科創走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成立科技協同創新聯盟等。
申萬宏源:雙循環是“十四五”規劃的主線,十個方向值得關注
社會資本投資意愿和居民資本消費意愿是內循環實施基礎。企業資本的發力和居民消費的支撐是需要關注的地方。以創業板為樣本,上市公司在2015年之后企業未分配利潤和投資活動現金流增速開始下滑,而2020年經歷疫情之后,城鎮和農業人均可支配收入反彈還未回到疫情之前。政府收入和未來開支也是內循環的實施基礎。要素市場化配置是內循環制度建設的基礎。
“十四五”規劃十大關鍵詞分別是科技革命、大國科技競爭、全球能源格局、區域經濟、產業鏈國際分工、關鍵卡脖子核心技術突破、全球經貿規則、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
中信證券:十四五”經濟發展的邏輯起點
“十四五”將以“內循環”促進“雙循環”破題,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新格局將深挖國內要素和內需市場的潛力,促使國內都市圈發展、產業鏈整固和消費升級,并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參與國際市場。預計資本市場做強做大,開放程度進一步提升,對經濟資源的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將是“十四五”時期的一個重要特征。當前世界正經歷以數字互聯網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國有望抓住此次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機會窗口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經過“十四五”的發展,中國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更好擔當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成為穩定全球經濟的中流砥柱。
中泰證券:“十四五”期間內需上行仍然存在壓力
“十四五”時期經濟增速或呈現“W”型走勢,2020年經濟增速受沖擊明顯,但伴隨著疫情逐步可控,2021年經濟增速有望出現補償性的回升,但內需動力面臨趨勢性回落的壓力。“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或將回落至4.5%,需求側的快變化考驗供給側的及時調整。當前供給側與需求側之間存在“錯配過度”的現象,原因在于供給調整速度相對緩慢,而需求調整速度極快。進入“十四五”時期,供需錯配過度的格局仍將存在并可能進一步加劇。需求的快變化與供給的慢調整,形成明顯的供需缺口。如果能夠把握住需求的快變化,甚至引導需求變化的方向,將形成明顯的優勢地位。但若受困于供給的慢調整,跟不上需求結構的升級,難以滿足與日俱增的高端化、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往往會面臨嚴峻的生存壓力。
華西證券:“十四五”規劃是10月最大投資主線
從結構上看,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十四五”產業規劃預期相關板塊,包括涉及能源安全的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行業,受益于金融改革的券商板塊,以及第三代半導體新材料和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除此之外,關注前期調整較為充分,近期行業景氣向上,且有事件催化的板塊,包括消費電子、疫苗、網絡安全、新能源車等。建議持續關注三季報高景氣方向的行業龍頭,包括汽車、食品飲料、 化工、工程機械、輕工。
粵開證券:“十四五”助力資本市場騰飛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期間一項重要任務。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金融體系強化支持實體經濟。市場端包括全面推行注冊制、優化退市制度等;投資端包括全面對外開放、引入長期資金等;機構端包括支持證券行業做大做強、分類評價制度優化等。“十四五”規劃預計還將推動國計民生行業深化改革,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具體來看包括確保糧食安全、加強稀土等重要金屬儲備和推動國防軍隊現代化進程,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大力發展光伏、風能、水電和核電等清潔能源,相關行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機會。
二、行業部分:“十四五”規劃推動電力新能源、軍工、軌道交通、煤炭、環保等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信建投:“十四五”環保力度不減,看好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繼續打好升級版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并且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污染物減排,抓環境治理,抓源頭防控;另一手抓大力推動生態保護與修復,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加強對生態保護的監管力度,努力擴大生態空間和生態容量,維護我國的生態安全。水務行業方面,近期長江大保護已有多個項目取得重要進展,預計后期長江大保護將為國內污水處理領域帶來較大投資空間。
東吳證券:“十四五”規劃期間,光伏產業預計維持高景氣度
未來光伏或從輔助能源逐步成長為主力能源。能源局此前提出“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將成為能源消費增量主體。預計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將基本滿足能源消費增量。2050年,可再生能源成為能源消費總量主體。光伏能源是過去十年間成本降幅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當前時點海外已實現平價,國內明年全面進入平價時代,隨著光伏度電成本及儲能成本的持續下降,光伏或從輔助能源逐步成長為主力能源。
開源證券:虛擬電廠“十四五”提速,資源聚合商將優先受益
“十四五”能源規劃提升虛擬電廠地位,市場規模有望提升。虛擬電廠自身的發展空間隨基礎資源的快速發展而發展,其發展階段可以按外部環境分為邀約型、市場型及虛擬電廠三個階段。在邀約型階段中,市場參與度較低,主要由政府機構或國家機關參與進行激勵與拉動,是我國目前主要所處位置。市場型階段中,資源聚合商為主體,以類似于實體電廠的模式,分別參與這些市場獲得收益,增強虛擬電廠的統一協調控制能力。隨著我國逐步向市場型轉型過程逐步深化,資源聚合商重要性進一步加深,數據集采、存儲管理及處理、云平臺及大數據價值轉化相關領域早先布局者將優先受益。
中泰證券:“十四五”規劃指引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方向,產能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十四五”期間,煤炭行業作為我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壓艙石作用仍然保持不變,在當前和今后的較長時期仍維持在能源體系中的主體地位。但是隨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成本下降,預計煤炭年均增速回落至1%左右,且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繼續下降。煤礦智能化和智慧物流將繼續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成為新時期煤炭行業亮點,同時強化煤炭高效綠色開采和利用。深化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煤礦生產智能化是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也是深化行業改革的重要抓手。
銀河證券:“十四五”軍工領域改革預期升溫,紅利釋放助力行業發展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變局,軍事戰略之爭開始向太空、網絡、海洋、極地等新領域和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等新技術維度擴展。未來軍事裝備量質齊升,隨著代級的提高,裝備價格也呈現指數級增長,軍工行業的發展有望迎來黃金時代。“十四五”期間軍費支出/軍品采購的結構性調整對于跟蹤行業的邊際變化變得尤為重要。“十四五”規劃有望向上述領域傾斜,航空產業鏈、導彈產業鏈、無人機產業鏈、衛星產業鏈以及新材料和元器件產業鏈將深度受益。
“十四五”期間三代半和四代機“量價齊升”有望帶動航空軍機產業鏈景氣度整體走高。隨著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范疇以及項目牽頭機構的落地,國內衛星互聯網“十四五”期間有望迎來蓬勃發展期。國內實戰化軍事訓練強度大幅提升,疊加當前周邊局勢緊張,軍事備戰需求大幅增加,導彈作為戰略威懾武器未來有望迎來確定性增長。裝備需求強勁疊加國產替代加速,多重利好共振帶動軍用電容器和碳纖維需求快速增長,并有望成為分享軍工行業成長紅利的賽道。
浙商證券:新老基建同發力,“十四五”期間軌道交通行業大有可為
軌交投資是對沖經濟下滑的重要抓手。從國鐵市場來看,產業鏈的主要價值分布在整車、信號及控制系統和后市場。建議關注三條投資主線:1)低估值的整車龍頭和核心零部件;2)最早一批高鐵開始進入維修階段,在后市場布局較早的公司;3)城軌長期增量空間大,城軌業務占比較高的公司。
萬聯證券:水處理有望迎來政策推動
“十四五”規劃將突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統籌,實現“有河要有水,有水要有魚,有魚要有草,下河能游水的目標”。“十四五”規劃作為未來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性、指導性文件,其編制工作的推進也意味著水環境治理領域有機會迎來政策上的推動,預計兩年內將有大量相關政策密集出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