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產研共論未來交通:聰明的車與智慧的路
2020/10/25 16:12: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新網重慶10月22日電 (記者 劉賢)以“智能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安全與技術創新”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汽車安全與召回技術論壇10月20日至22日在重慶舉行,引起政產研各界廣泛中新網重慶10月22日電 (記者 劉賢)以“智能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安全與技術創新”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汽車安全與召回技術論壇10月20日至22日在重慶舉行,引起政產研各界廣泛關注和討論。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執行院長李世鵬認為,未來交通面臨安全和效率的嚴重挑戰,城市干道安全和通勤擁堵是主要問題。基于5G、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技術,行業正展開智能交通創新。未來交通是“聰明的車+智慧的路”,以車路協同智能來應對前述挑戰。
他進一步分析,車路協同智能中的闖燈預警、碰撞預警、盲區提醒、道路危險狀態提示等功能,可以有效提高交通安全性。車路協同智能在效率提升方面的作用也顯而易見:如自由流收費,實現無卡口、不減速收費。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從傳統的汽車制造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已掌握智能駕駛、智能安全、智能交互等領域200余項智能化技術。
該公司副總裁李偉認為,未來出行方式更加智能,人、車、生活將融為一體。零事故、零違章、“千人千面”等用戶需求將成為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而軟件定義汽車將成為實現智能網聯汽車最關鍵的手段。因此,傳統汽車制造企業要著力提升自己的軟件能力。
中國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創新發展處處長汪水銀在談及對自動駕駛發展路徑的思考時表示,自動駕駛比較可行的技術方案是“智慧的車+輔助的路”,包括自主感知和高精度地圖的配合,以及重點區域車路協同輔助。
汪水銀認為,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還面臨一些問題,如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商業模式等,可優先選擇環境相對可控、法律法規制約少、商業模式較清晰的場景開展試點和示范,如港口、礦區、配送等。下一步工作可以考慮多個方面,包括探索面向自動駕駛的專門立法;搭建協同創新平臺,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車規級芯片、算法平臺等國產化,健全自動駕駛標準體系;探索形成自動駕駛技術規模化、商業化應用方案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量子十問之五:量子密碼就是量子通信嗎?
- 下一篇:百家新能源企業齊聚長春共議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