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揭開神秘面紗 以混促改占據“C位”
2020/10/30 14:22:16 來源:新華財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揭開神秘面紗。記者了解到,雖然方案沒有全文發布,但相關內容已陸續披露,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近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揭開神秘面紗。記者了解到,雖然方案沒有全文發布,但相關內容已陸續披露,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進展如何?國家發文鼓勵混改企業上市是否意味著所有混改企業都要追求上市?在未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資本市場將發揮什么作用?對此,記者展開調查。
以“混資本”促“改機制”成效顯著
國資委和中央企業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來,成效如何?能否真正實現以“混資本”促“改機制”?
記者了解到,以混促改,混合所有制企業在推動形成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長期激勵機制的形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涌現出了像中國電科所屬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康威視)、中國巨石等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標桿意義的混改企業。
以海康威視為例,該企業從成立時就引入了民營資本,并實現了員工持股。2016年底深股通開啟以來,海康威視股權集中度持續降低,股東結構持續改善,中小股東積極參與決策并推進員工股權激勵,維持人才的穩定性,激勵對象更傾向于基層骨干員工,激勵范圍覆蓋了員工4654人次,受激勵員工分別占上一年公司員工人數的9%、12%和19%,較好的股票收益有效補充了公司薪酬的競爭力,在員工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以來,海康威視員工離職率穩定在10%。
據國資委的數據,在中央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中,由于引進社會資本形成的少數股東權益占比由2012年底的將近27%提升到了目前的38%,有了比較明顯的進展。今年1-8月,中央企業通過投資入股、并購重組、增資擴股等方式引進了超過1700億元的社會資本,同比增長了28%。同時,中央企業還通過產業鏈、供應鏈的合作,與廣大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協調發展,投資入股超過6000家的非公企業,投資總額超過4000億元,形成了一批高精尖的“隱形冠軍”和各領域的龍頭企業。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從2013年以來,中央企業推進的混改事項達到了4000項,引進了各類社會資本超過1.5萬億元,按照統計口徑,混改企業的戶數已經超過了中央企業法人單位的70%以上。
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嚴啟明表示,無論是從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數量和質量來看,國資委和中央企業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來的成效是明顯的。各改制企業都能遵照國有資產監管規定,通過公開進場交易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構建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做實董事會,積極實行勞動、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特別是“科改示范行動”在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實施更加靈活高效的工資總額管理方式、實行骨干員工持股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混資本”促進了“改機制”。
上市公司是混改的主要載體
近日,國務院對外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鼓勵混改試點企業上市,支持國有企業依托資本市場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那么,目前上市公司在國有企業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和作用呢?
對此,國務院國資委產權管理局副局長謝小兵表示,上市公司在整個國有企業中屬于“優等生”并發揮著“基本盤”的作用。
據國資委的數據,目前上市公司總的數量大約是4056戶,國資委系統控股的上市公司1024戶,占到市場的1/4左右。市場總市值大約74萬億元,國資委系統控股上市公司市值大約是20多萬億元,占比超過30%,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規模還是比較大的。
此外,央企控股境內上市公司是317家,加上一些境外的上市公司,總共400多家。這400多家的資產量是整個央企的68%左右,收入大概占到整個央企的65%左右,利潤大概占到85%以上。
可以說,國企改革和證券市場發展息息相關。
“意見對國有企業加強上市工作,加強資本的投入、資本的運營,提高企業的發展質量,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翁杰明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當中,國資委明確提出要通過推動國有企業的上市以及圍繞上市進行的各種改革,包括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還要加大力度。
“盡管沒有對資產證券化率提出具體指標,但是這個方向是毋庸置疑的。”翁杰明表示,我們會在跟各類所有制不斷合作當中進行股權改革,來進行多方面創新,來推進企業上市。上市公司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載體,也是推進企業內部治理的重要渠道。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表示,改制上市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方面,大量國有企業完成了部分或整體上市,為企業發展籌措了大量寶貴資金。借助于上市公司這一平臺,國有企業加快推進了資本布局結構調整,完成了低效無效資產退出,實施了并購重組,并且在企業治理與管理方面實現了明顯提升,應該說,上市公司這一平臺,從多方面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通過“一企一策”加快推進國企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不是全部。”翁杰明指出,不存在“一混就靈”,所以也不能夠“一刀切”,一窩蜂而上,而是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根據工作的成熟度,“一企一策”來加以推進。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指出,國有企業量大面廣,所處行業不同,所在區域不同,所發揮的作用不同。為進一步提高國資國企改革的質量,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的效率,推進國資國企高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必須根據企業所處行業、企業股東結構特點等,采取一企一策,有針對性高質量推進改革。
記者了解到,雖然很多國企已經上市,但這些企業在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不盡相同。比如有的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仍需要改進,有的企業股權結構還不夠優化,有的企業缺乏積極股東等。在317家中央企業境內控股上市公司中,企業發展狀況也各不相同。
“國企改革一企一策毫無疑問是對的,這體現與實際結合、從實際出發,因為每個企業都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國企發展在整體的推進上還應該強調整體性、系統性和協調性,這三性與一企一策的普遍性、特殊性相結合,適當強調普遍性在當前有積極意義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資國企研究人士表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應落實現代企業治理機制,按照規范的上市公司治理原則,推進企業市場主體地位落實,解決一些子企業在改革中遇到的“腸梗阻問題”,改革中實現權責利的統一。
謝小兵指出,要在優化產業布局和提高運行質量上下功夫。首先要把一些質量非常好的資產繼續注入上市公司,進一步提高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其次是一些企業內部有些業務是類似的,要大力推動專業化整合;再是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本身的并購重組功能,推進各方共同發展;最后,對于一些缺乏持續經營能力,甚至出現了嚴重的違法違規事項的企業也要及時讓它退出市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