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臉時代 不能漠視面部信息安全
2020/11/5 9:36:19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購物時“刷臉”支付,用手機時“刷臉”解鎖,進小區時“刷臉”開門。如今,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臉”,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泄露、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經調查發現,在某些網絡交易平臺上,只要花2元錢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而5000多張人臉照片標價還不到10元。
相對于二維碼,人臉識別無疑又是一次技術創新。而且,人臉識別可以廣泛地應用到支付、考勤、門禁、解鎖等方方面面。但應認識到,人臉識別的大規模應用,勢必以確保信息安全為前提,否則,越便捷的技術,越有可能給用戶帶來麻煩甚至災難。據業內人士稱,目前最簡單的人臉識別,只需要采集、提取人臉上的6個或8個特征點就能實現。
那么,一旦人臉信息丟失,或者數據庫泄密,人臉識別就可能面臨較大風險。當人們使用密碼支付和二維碼支付時,密碼和二維碼均可以更改或變換。手機丟失后,可以通過掛失等方式更換密碼,還可通過相關操作讓丟失手機中的APP無法登陸,進而確保安全。人臉識別則不同,因為面部等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則處于不可逆轉的狀態,很可能出現個人資金被竊取,被他人“刷臉”進入小區甚至房間等極端事件。
雖然一些支付機構設置了安全措施,但未必能讓人打消顧慮。有相關安全措施,并不代表能確保所采集的消費者生物信息不泄露,泄露后不被不法者非法使用。特別是,一些小區門禁、“刷臉”打卡等數據系統的維護能力和安全防護能力較弱,極易導致信息泄露,甚至不排除有人刻意出賣相應信息。
人臉識別作為一種創新,具有很大便利性,但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值《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之際,理當強化對人臉識別信息的保護力度,非經法定事由不得獲取人臉信息,并嚴懲違規者。(史洪舉)
轉自:經濟參考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南》解讀
- 下一篇:中國制造汽車加速“歐洲行”新能源成海外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