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鉚接國內外市場激活消費潛能
2020/11/18 15:36:20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雙11”持續刷新的紀錄,不僅凸顯了中國市場驚人的消費潛力,也放大了電商平臺鉚接國內國外兩大市場的紐帶作用。 巨量數據再現中國市場“神奇” 經過12年的發展,人們逐今年“雙11”持續刷新的紀錄,不僅凸顯了中國市場驚人的消費潛力,也放大了電商平臺鉚接國內國外兩大市場的紐帶作用。
巨量數據再現中國市場“神奇”
經過12年的發展,人們逐漸對“雙11”產生了審美疲勞,但今年“雙11”期間各大電商平臺發布的巨量數據,還是再次展現了中國市場的“神奇”和驚人的消費潛力。
11月11日,京東方面宣布,從零點到下午14點26分,京東“11.11全球熱愛季”累計下單金額突破2431億元,再一次創造了紀錄。
京東大數據顯示,11日零時至10時,京東超市有機牛奶成交額同比增長15倍,五常大米產業帶成交額是去年同期的89倍,高端紙品同比增長 9倍,進口洗護品類同比增長9倍,寵物牛奶同比增長26倍,STEAM教玩具成交金額同比增長10倍……
與此同時,“雙11”期間,超兩萬個品牌在京東超市的成交額同比翻倍增長。據京東零售集團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營銷運營部總經理王鳳介紹,京東已經與超570家連鎖商家達成合作,通過京東到家在328個城市打造了1小時生活圈。
如果說超市滿足了人們的“衣、食”方面的需求,那么3C家電則滿足了用戶“住、用”方面的需求。“雙11”期間,海爾、美的、格力、華為等主流3C家電品牌成交額都以“秒”速過億。
“京東‘11.11’期間,眾多3C家電品牌都在京東收獲了高質量增長。”京東零售集團3C家電零售事業群營銷運營部總經理趙闊說,11日零點至上午10點,冰箱、洗衣機產品整體成交額超去年全天,舒適風空調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倍,小米手機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倍,華為、三星手機成交額同比增長120%;11日前3分鐘,電腦銷量超10萬臺;前10分鐘,高端RTX系列顯卡成交額同比增長6倍。
京東國際業務也實現了快速增長,開場10分鐘,京東國際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20%;30分鐘,京東進口超市成交額環比增長2.5倍。
除京東外,天貓平臺同樣迎來了“開門紅”:不到兩小時,100個品牌進入天貓“億元俱樂部”;天貓“雙11”開售第一天,就有357個新品牌成交額登頂細分類目Top1,這種新品牌的現象級爆發,在以往的“雙11”從來沒有過。
另一家電商平臺拼多多雖沒有公布詳細的數據,不過據內部人士透露,今年拼多多的數據或比去年更加亮眼。
鉚接國內國際兩大市場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不約而同踩下急剎車,而“雙11”逆勢增長的零售額卻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驚人的韌性與活力。
京東大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線上農產品消費者中“65后”增長最高,他們開始頻繁使用網購,網上買菜也玩得越來越“溜”了。
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渠道,京東從簡單的銷售農產品,向產業帶深度合作的方向轉變。尤其在疫情以來,京東宣布開放供應鏈、物流、金融、秒殺、直播等多模塊助推農產品上行,利用數字經濟積累的大數據、數字化供應鏈、柔性生產、線上營銷等能力逐漸為農業的產業升級助力,通過產業帶的發展,長期、可持續地提升農民收入。
農產品上行的同時,工業制造業則通過京東走上了“通向未來”的路。數據表明,今年“雙11”期間,京東反向定制(C2M)產品銷量同比為去年的1.7倍,許多“比你更懂你”的C2M商品成為品類第一。
業界認為,京東、天貓、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大力推行的C2M,正在加速消費趨勢的變化——電商平臺從大數據中“讀”出消費者的需求,再尋找廠家設計生產,通過構建“極短鏈路”,去掉庫存、物流、分銷等中間環節,生產商可以用最小“試錯成本”,向市場供應各種“爆款”,同時讓海量用戶買到所需的產品。
不僅如此,京東還充分發揮自身供應鏈優勢,為諸多外貿企業打開了國內市場的大門。
位于廣東汕頭的騰馬塑膠玩具有限公司是當地的一家外貿型工廠,主營積木及模型玩具。受疫情影響,工廠積壓了大批原計劃出口的玩具車。自從在京東京喜平臺上線后,在不到一周時間內,該公司就賣出了將近5萬輛越野玩具車。嘗到甜頭后,今年“雙11”期間,工廠為京喜平臺提供了專供款式的積木桌套裝,并迅速成為了爆款。
前不久,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發布了《外貿轉內銷與電商平臺數字化價值研究》專題報告。報告認為,電商平臺基于長期沉淀的數字化能力,能夠全方位賦能外銷型制造企業和產業帶,培育新型產業組織模式,激發“外銷轉內需”商業活力。
此外,中國經濟的復蘇也已惠及全球。
今年上半年,在京東平臺的銷售中,蘋果、惠普等一大批國際品牌仍舊取得了非常強勁的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至6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速快速回升,而京東則成為國內外品牌的最大增量場。
分析人士認為,在疫情下,這些品牌的存在凸顯了全球產業鏈緊密的合作關系,以及全球化互利互惠的屬性。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很多海外品牌在全球的支柱,而且這種情況可能還會延續下去。
新型消費挑起“雙循環”大梁
從“買口紅找李佳琦”到“董明珠成‘帶貨女王’”,再到各市縣一把手為農產品“代言”——當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當前經濟的新常態,而新消費催生了新模式,新模式則造就了新業態。
隨著后疫情階段的到來,我國已經啟動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需成為雙循環的主引擎。
這背后,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當前國外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全球經濟發展下行成為必然的局勢下,相較于受到不同程度阻礙的出口和具備一定滯后性的投資,消費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那駕馬車。由此,消費內循環就成了推動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中之重。
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購物加速從線下向線上“遷徙”,“宅經濟”刺激線上消費持續活躍,同時直播帶貨、線上拼團等新模式也在不斷將大眾引流到線上消費。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表示,疫情進一步培養了消費者線上消費習慣,線上消費增速和占比持續提高,成為今年消費增長最大的亮點。過去五年,消費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在世界經濟陷入多年未有困境,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背景下,當前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通過內需,特別是消費來穩增長。
正是基于這一認識,以京東等電商為代表的新型消費開始挑起了“雙循環”的大梁。
業界普遍認為,擴大內需不只是刺激消費這么簡單。“雙11”背后更深層次的邏輯是數字化帶來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電商平臺通過技術能力幫助商家利用對消費者的洞察,不斷擴大新供給,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另一方面,通過“雙11”這一包括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大規模商業協同,平臺和商家能夠共同對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進行創新,創造并帶動新消費,使兩者在更高的水平上達到動態平衡。
在2020中國電子商務大會上,中國銀行交易銀行部副總經理潘志堅表示,電商是“雙循環”的潤滑劑和加速器。他說,電商業態快速發展,深刻變革了內貿流通形態和外貿運行方式,通過信息流的提速擴量,加快了貨物流、資金流的流程運行,潤滑了經濟生產、流通、消費等循環各環節。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也認為,電子商務作為我國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從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和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動力”逐步成長為“關鍵動力”。(記者 傅勇)
轉自:經濟參考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納稅信用管理新規正式實施
- 下一篇:經濟運行穩定恢復 三大實物量指標表現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