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勝2020】陜西石泉:旅游產業煥生機,繪出脫貧新畫卷
2020/11/24 23:16:0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北依秦嶺、南枕巴山,坐落于陜西安康西部的石泉縣如今生態良好、風景宜人。在2020年2月,石泉縣全縣7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14051戶38427人已全部脫貧,這樣的脫貧成績單背后,離不開當地對旅游產業的大力發展。央視網消息(記者 涂悅清):北依秦嶺、南枕巴山,坐落于陜西安康西部的石泉縣如今生態良好、風景宜人。在2020年2月,石泉縣全縣7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14051戶38427人已全部脫貧,這樣的脫貧成績單背后,離不開當地對旅游產業的大力發展。
網紅旅游項目+蠶桑文化,打造“滄海桑田”
在石泉,蠶桑文化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現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漢代 “鎏金銅蠶”正是出土于此,當地政府也借此打造了以千畝桑田為基礎的旅游地——金蠶小鎮。
天空之境景點(央視網記者 涂悅清 攝)天空之境、卡丁車、山地摩托、空中漂流……許多網紅旅游項目都能在這窺見身影。雖然6000余畝的桑園在冬季略顯蕭瑟,但依舊能見到三三兩兩的游客在這些熱門打卡地自拍。除了這些游樂項目,民宿、農家樂、酒吧等也是一應俱全,不僅為迎接游客做足了充分準備,也大大解決了附近村民的就業問題。
據村支部書記劉家滿介紹,景區目前解決了200多人的就業問題,其中包含3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十一”剛開園營業,當月收入就達到了200多萬元。
晏如真和她工作的民宿(央視網記者 涂悅清 攝)今年52歲的晏如真此前一直在外務工,今年九月開始到金蠶小鎮工作,負責民宿內的客房清掃工作,上崗前當地政府對她進行了為期半個月左右的培訓。“以前那幾年我都在外面打工,基本沒照顧家,現在家里老人年齡也大了,我們這樣子早、晚可以回去,”提起這些她的語氣里是藏不住的笑意,“這個還是給這附近的村民帶來了很多好處。”
民俗+體驗,盡在“七十二作坊”
干凈平整的道路、風格統一的牌坊、各具特色的店鋪……走進石泉縣后柳鎮中壩村的“七十二作坊”,陜南農耕文化和現代旅游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結合。
在手工芝麻糖作坊,鄧國紅正不停地攪動著鍋里的糖漿,滿屋都是濃郁的香氣。不遠處的手工編織作坊,李宗琴的雙手同樣沒閑下來,藤條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飛,不一會兒,一個小筐便已經初具雛形。竹蜻蜓、手工藤條包、棕扇、藤條椅……店里的手工品樣式繁多,就連收款二維碼也是手工編制的。
李宗琴正在編織(央視網記者 涂悅清 攝)如今的生意紅火,但起步時,李宗琴也遭到了父親的反對,但在她的努力下,不僅成功勸說了父親,還成了作坊中第一個承包店鋪的人。售出商品僅需要交2%的提成,房租價格也十分低。“最高的一個月,那是節假日,賣了3萬來塊錢。”李宗琴回憶道,而此前她在外地邊帶孩子上學邊在超市打零工,每個月僅有1000多元的收入。
夜晚的石泉老街(央視網記者 涂悅清 攝)當夜幕降臨,冬季的石泉又回歸了它獨有的靜謐。從國家秦巴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到如今國家首批創建的全域旅游示范縣,石泉正在用它的方式繪出一幅脫貧新畫卷。
轉自:央視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