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電容器需要從結構優化和材料方面實現突破
2021/7/15 12:32:23 來源:中國電子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顆小衛星上需要用到幾千顆電容器,而且對電容器要求非常高。發展國內電容器產業,需要實現結構優化和材料性能突破,這也是未來電容器發展的方向。"近日,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電子元"一顆小衛星上需要用到幾千顆電容器,而且對電容器要求非常高。發展國內電容器產業,需要實現結構優化和材料性能突破,這也是未來電容器發展的方向。"近日,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電子元器件和小電機產業協同發展研討會上,中國振華集團首席專家寧連才發表了上述觀點。
電容器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元器件,在電子器件上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小到兒童玩具、手機電腦,大到航天器,都離不開電容器。目前,我國廠商已經能基本保障中低端電容器產品供應,但高精尖、高可靠性的電容器,仍然依賴進口,部分制備電容器的材料和核心的制造設備還需要通過進口解決。
據了解,目前電容器行業居領導地位的是日美廠商。在全球排名前十的電容廠商中,日本廠商占6個、美國占2個,我國臺灣和韓國分別占1個。從全球電容器的市場占有率來看,日本廠商約占據全球44%的份額。日本的松下公司掌握全球鋁電容器供應鏈的90%~95%。相比之下,我國電容器產業顯示出大而不精、大而不強的特征。
寧連才指出,中國電容器生產廠家正面臨著來自供應鏈上下游的雙層擠壓。生產高端電容器的設備材料需要進口,而由于近期原材料大幅度漲價,電容器廠商的成本負擔相比之前更重。同時,產業鏈下游客戶對高端電容器需求不旺,導致高端電容器市場對接不暢,電容器廠商缺乏交付議價權。在上下游雙重擠壓下,國內電容器廠商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
目前我國有很多廠家在積極布局鉭粉、內電極漿料等高端電容器原材料,有望打破國外壟斷。然而要適配高端下游產業,例如通信、醫療設備、汽車等領域,國內廠商仍需提升自身技術能力,尤其要從微型化、片式化、耐高溫、耐高濕、高比能、高頻率、高可靠性等幾方面提高。(姬曉婷)
轉自:中國電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