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企即產即銷0庫存 價格飆至歷史高位
2021/8/20 12:09:29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每年夏季是煤炭行業的傳統旺季,高溫天氣產生大量的用電需求,動力煤的消耗量也顯著增加。陜西省榆林市是我國煤炭主產區之一,每年的煤炭產量超過5億噸,在夏季用煤高峰之下,那邊的煤每年夏季是煤炭行業的傳統旺季,高溫天氣產生大量的用電需求,動力煤的消耗量也顯著增加。陜西省榆林市是我國煤炭主產區之一,每年的煤炭產量超過5億噸,在夏季用煤高峰之下,那邊的煤炭供應情況怎么樣?
陜西榆林:夏季用煤緊張拉煤卡車排起長龍隨著裝車指令的發出,一列剛剛到達陜西榆林的運煤車廂開始裝車。賈東亮,是一家煤炭企業的裝車站主任。據他介紹,火車上裝的是熱量為6300大卡的精煤,主要運往山東、河南、四川等地區。
華電集團榆橫煤電公司裝車站主任賈東亮:每節車廂70噸,一列大概50節,3600噸。火車和汽車一天總裝運量為大概35000噸到40000噸。
記者了解到,目前當地多數煤炭公司都處在即產即銷的零庫存狀態,盡管全力保生產,但仍然跟不上運輸需求,礦區門口經常能排起幾公里長的卡車隊伍等待運煤。
記者來到一個煤炭運銷站,一大片區域都停滿了大型貨車,排著隊到前面去拉煤。在不遠的進口處,很多排隊的車輛還在等著進入這里。有司機師傅表示,他們已經排隊了幾個小時,現在是非常明顯的車多煤少的情況。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榆林市煤炭交易總量約2.6億噸,同比增長7%,其中公路運輸約1.7億噸,同比增長23%,鐵路運輸約0.9億噸,同比增長11%。從請車數據來看,六七月份該地區煤炭鐵路公路運輸量繼續保持增長。
陜西榆林能源化工交易中心市場分析員米絨榮:請車就是煤炭發運企業向鐵路局申請運力的表現,它的數值比較高,就說明整體市場發運需求、終端需求比較好。平時大部分時間,都在5000到6000節車廂的水平,6月份就到了11000節車廂左右。
煤炭生產難以滿足需求坑口煤價單月上漲超10%近期,動力煤價格再次進入上行通道,進入八月份,陜西省6300大卡動力煤坑口價格已達到每噸870元,較七月初漲幅超10%;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每噸接近1000元。
在地下400米深的礦井里,采煤工作正在全力進行。這家煤礦公司的負責人高峰告訴記者,公司正在加大馬力保證產量,近期日產能達4萬噸,主要供集團內部的電廠及其他社會需求。
華電集團榆橫煤電公司董事長高峰:煤炭市場處于偏緊的狀態。我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合法合規地盡最大能力生產。7月份到8月份,我們產量能到每月100萬噸。
煤炭企業滿負荷生產,但仍然無法滿足下游實際需求,即使集團內部的電廠,也難以保障其煤炭供應。
華電集團榆橫煤電公司副總經理黃克華:現在明顯是需大于產,需方特別旺盛,四川廣安電廠以前最高庫存是80萬噸煤,現在庫存是5萬噸,再不發煤就要停機了。
動力煤供不應求,不少電廠在煤炭競拍過程中經常有加價搶煤的現象。目前,除少數長期協議煤價之外,大部分煤企的坑口煤價已漲到每噸八九百元的歷史高位區間,而港口煤價因為疊加運費等因素漲幅更大。
陜西榆林能源化工交易中心市場分析員米絨榮:6月上旬,隨著全國進入夏季用煤高峰,榆林煤價也開始出現回升,整個煤價進入新高度,每噸860元左右。
國泰君安證券煤炭行業首席分析師翟堃:整個沿海的現貨價格大概在每噸950元,也有每噸1000元以上成交的水平,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中國經濟、全球經濟在復蘇。煤炭的產能供給并不是特別跟得上,包括國內產量、進口。
每度電成本同比翻倍火電廠面臨虧損動力煤價格處在高位,直接抬升了下游火電廠的發電成本,目前國內不少火電廠已經面臨虧損狀態。
在榆林市橫山區的一家火電廠,是西電東送工程的重要一環,負責人介紹,每年的六七八三個月是傳統的發電高峰,用煤量達120萬噸,約為全年的三分之一。
陜西榆能集團橫山煤電公司發電運行部部長賀建設:最近負荷比較高,耗煤量也比較大,所以我們的進煤量也比較大,大家就是24小時接卸,車子每天的運輸量達幾百輛。
據了解,這家火電廠所用的動力煤都是從附近的煤礦公司通過長期協議價格購買,低于市場平均價格,約720元每噸,但這也比去年同期水平高了接近一倍,目前燃料成本已經占到發電成本的約80%,與此同時,電價與去年相比基本沒有變化。
陜西榆能集團橫山煤電公司總經理孟勛彪:我們今年1至7月份的燃料成本每度電是0.21元,去年同期相比是0.11元,漲幅達100%。1至7月份累計虧損2.15億元,去年同期我公司實現利潤2億元,所以煤炭價格上漲對電廠的經營壓力特別大。
目前,國家發改委通過核增產能的方式要求煤企提高產量保證供應,內蒙古、山西、陜西等省份煤炭產量已有所增加。分析人士判斷,九月份煤炭價格或將有小幅調整,但從中長期來看,煤炭價格仍存在供需缺口,預計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均價將維持在每噸800元以上。
國泰君安煤炭行業首席分析師翟堃:在整個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現在無論是新的煤礦投產,還是新煤礦的批復,規模其實比之前都大大減少了,所以我們覺得其實在中長期來看,煤炭的供給跟需求的匹配上,很難做到完全匹配。
轉自:央視財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