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進入“第三步”
2021/8/24 11:50:16 來源:證券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持續深入。8月24日,是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一周年,也是創業板作為存量市場試點注冊制一周年。至此,科創板兩年“試驗田”的經驗和創業板“增量+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持續深入。8月24日,是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一周年,也是創業板作為存量市場試點注冊制一周年。至此,科創板兩年“試驗田”的經驗和創業板“增量+存量”的實踐,為全市場推進注冊制改革打牢了堅實基礎。
“注冊制改革已進入關鍵推進期,要繼續扎實細致做好各項準備。”8月20日,中國證監會召開的2021年系統年中監管工作會議中明確了注冊制改革已進入關鍵推進期和接下來推進改革要做的具體工作,讓市場對注冊制改革全面推進的預期更為明朗。
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已經走過兩年。兩年來,監管層以注冊制改革為龍頭,統籌推進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和并購重組等關鍵制度創新,改進各領域各環節的監管,開啟了資本市場改革的新局面。
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科創板上市公司328家,總市值51084億元,流通市值19381.81億元,平均市盈率75.14倍;創業板上市公司1011家,總市值127261.71億元,流通市值86391.60億元,平均市盈率57.01倍,其中,創業板注冊制下完成掛牌上市的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82家。
目前來看,試點注冊制從科創板到創業板的前兩步改革運行總體平穩,改革效果符合預期。按照全市場“三步走”的改革布局,當前,注冊制改革已進入關鍵的“第三步”。走穩注冊制改革的“第三步”,還需要強化三大支撐:
一是繼續優化發行定價機制,形成新股發行市場良好生態。
市場化的發行承銷機制是注冊制改革的重要一環,自注冊制實施以來,科創板、創業板建立了以機構投資者為參與主體的詢價、定價、配售機制,這些制度規則在維護市場平穩運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是,在實踐中也出現了部分網下投資者為博入圍“抱團報價”,干擾發行秩序等新情況新問題。針對新問題新情況,監管部門出手及時,8月6日,為進一步優化注冊制新股發行承銷制度,證監會就修改《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發行與承銷特別規定》部分條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8月20日,滬深交易所分別就其業務規則修改征求意見,此次修改內容主要圍繞優化定價機制安排等。
通過優化發行定價機制,強化發行承銷過程監管,提升發行定價市場化水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新股發行生態,也是注冊制改革深入推進的保障。
二是進一步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提升執業質量。
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是注冊制平穩實施的重要基礎,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因此,督促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對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確保全市場注冊制改革順利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在注冊制改革試點兩年以來,中介機構的執業質量總體有所提升,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有些中介機構存在項目遴選不審慎,核查把關不嚴格,有些是“帶病申報”,并未真正具備與注冊制相匹配的理念、組織和能力,對此,監管部門也通過出重拳、下狠手,全面整治中介機構把關不嚴的問題。
但是,提升中介機構執業質量不僅要靠監管,更重要的是中介機構應主動增強合規風控意識,深刻認識“看門人”的職責定位,通過有效發揮核查把關作用,提升執業質量,這也是對行業長遠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是繼續把好市場入口和出口兩道關,加速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形成。
注冊制下,不僅增加了A股市場的供給,也加速了市場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有進有出”的市場體系的常態化,可以給更多優質企業上市的機會,同時,也會加速績差公司的退市速度,從而實現優勝劣汰的生態格局。因此,把好入口和出口兩道關,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內容,也是注冊制改革的內在要求。
當前,注冊制改革已進入關鍵推進期,這意味著市場各方在繼續扎實細致做好各項準備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各種新問題和新情況仍會出現,我們不能過于理想化,也不能急于求成,在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方針下,保持改革定力,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進入“第三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