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半年報披露完畢:科技類企業業績搶眼
2021/9/1 17:11:23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A股半年報披露完畢—— 資本市場助力創新發展 本報記者 周 琳 A股市場2021年半年報披露完畢。從上市公司財務指標情況、債券市場融資表現以及再融資市場等信息看A股半年報披露完畢——
資本市場助力創新發展
本報記者 周 琳
A股市場2021年半年報披露完畢。從上市公司財務指標情況、債券市場融資表現以及再融資市場等信息看,上半年,我國資本市場不僅在新股發行和并購重組領域為支持上市公司科技創新貢獻力量,而且通過發揮資源優化配置功能為科創類上市公司完善產業鏈和供應鏈提供廣闊的舞臺。
多位接受經濟日報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半年報充分說明資本市場在支持創新、創造、創意方面不斷加碼,既為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提供更優質的環境,又為緩解科創類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科技類企業業績搶眼
截至8月31日,在目前已披露半年報且具備可比數據的4426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3805家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實現同比正增長,數量占比超過85%;有3252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數量占比逾70%。半年報還顯示,300余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在凈利潤、營業收入、每股收益等指標的表現明顯好于部分傳統行業上市公司,其中,熱景生物、晶豐明源、光峰科技、長遠鋰科、昊海生科等科創板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率較大,充分反映出科技類企業上市后發展明顯提速,也說明資本市場在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方面效果明顯。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上市公司半年報的優異表現尤其是科創板相關上市公司的不俗“成績單”,從一個側面說明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這既得益于資本市場自身一系列改革開放政策,也離不開國內外經濟復蘇對市場需求的提振以及“六穩六保”、減稅降費等一系列宏觀政策的支持,還與企業自身的不懈努力息息相關。
2021年上半年,A股IPO數量和融資金額均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上半年共有245只新股上市,比去年同期增長108%,融資總額為210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1%。其中,科創板和創業板的新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86家、85家,成為A股IPO融資的生力軍,一批“四新”企業獲得更多直接融資,推動生產經營再上新臺階,實現自身科技創新的不斷跨越。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A股市場的并購重組保持較為活躍的狀態,共有1109家公司完成1539起并購重組事項,涉及資金6201.57億元,覆蓋28類申萬一級行業。其中,汽車、通信、房地產三行業的并購重組公司數量占比居前。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寸心表示,在新能源汽車、半導體、通信等領域,一些并購重組案例充分體現出資本市場發揮資源配置功能的特點。比如,汽車行業正在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智能駕駛汽車轉變,行業內出現較多并購事件主要是受到產業升級、國家政策及消費者需求改變的影響,并購重組有利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吸收傳統車企的先進制造經驗,提升自身科技創新水平,也有利于產業鏈和供應鏈整合。
“一些獲得直接融資活水的科技類上市公司體現出更高的成長性特點,這是資本市場在支持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天然優勢。”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資本市場由于風險補償方式、風險承受能力與傳統商業銀行不同,在長期投資和支持高新技術等關鍵領域創新活動中具有明顯優勢。半年報中部分科技類上市公司財務指標較好,恰好說明股市支持科技創新的獨特作用。
再融資為上市公司蓄力
綜合半年報和萬得資訊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22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定向增發項目數據,合計增發353.33億股,預計募資總額達3706.75億元;上半年,有64家A股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發行規模合計為1504.1億元。
財通證券統計顯示,從行業看,定增項目落地最多的行業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共計31家次,數量約占15%;其次為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共計20家次,占比約10%;再次為專用設備制造業,共計18家次,占比約9%。從募集資金額看,金融服務業、計算機通信業、汽車制造業較多。
財通證券分析師黃紅衛表示,在新經濟領域,尤其是以科技板塊為主的高新技術制造業、生物醫藥行業、通信行業等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發展速度較快,對資金需求較大。新經濟領域公司的估值較高,存在定增融資、加快發展的內在動力。加上2020年資本市場給再融資“松綁”,為上市公司定增融資提供了契機,對于大市值、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來說,定增成功率大增,一批上市公司通過定增融資實現產能擴張及轉型升級在意料之中。可轉債、定向增發、優先股等再融資工具為上市公司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發揮了積極作用。
公司發債平穩增長
債券市場在支持科技創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半年報顯示,今年前6個月,A股市場共有196家上市公司已經實施債券發行計劃或通過發債預案,其中,15家公司發債方案已獲證監會批準,1家停止實施,67家已實施發債方案,77家發債預案獲股東大會通過(尚未實施),36家已有董事會預案。除去1家停止實施發債的上市公司之外,其余195家上市公司已發債或擬發行債券數額合計達1.63萬億元。
分類別看,上半年,上市公司發債主要以公司債、超短期融資債券、中期票據三類為主,少部分是資產支持證券和信用債。從個案看,上市銀行仍然是上半年的發債大戶,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郵儲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分別以1900億元、1500億元、1400億元位列上市公司發行債券預案數額榜單前三名。剔除12家沒有債券評級的上市公司,有182家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獲得“穩定”的評級展望,僅有重藥控股、深高速兩家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獲得“負面”的評級展望。
作為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形式,滬深證券交易所一直不遺余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綜合半年報和萬得資訊數據顯示,上半年,滬深交易所共發行公司債券1934只,發行規模達1.66萬億元,同比增長近4%,發行數量、規模整體呈現平穩增長。事實上,2016年以來,滬深交易所一直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通過發行科創類債券募集資金,支持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加快科技創新步伐。
金牛理財網分析師宮曼琳介紹,科創債是對雙創債內涵的進一步深化與升級。募集資金將專項用于符合國家重點支持行業的科技創新企業,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推動其積極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模式。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資本市場要服務好科技創新企業,一方面,要解決科創企業的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從政策角度給予科創企業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科創企業往往具有高成長性的特點,可以引導市場給予科創企業合理范圍內更高的估值,有利于企業定向增發、發行可轉債或進行股權質押,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