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好態勢不變 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入收獲期
2021/9/27 17:36:15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四五”開局之年經濟半年報數字亮眼。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了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十四五”開局之年經濟半年報數字亮眼。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了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比一季度回落5.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3%,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當天,中新社 “國是論壇:2021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在北京舉行。多位專家從經濟結構、貿易、財稅等多角度對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并展望了全年的經濟發展態勢。
經濟結構調整進入收獲期
上半年,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8402億元,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07154億元,同比增長14.8%,兩年平均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96611億元,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4.9%。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
“中國經濟有一個特點是協調增長,比較均衡,這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特點是發展實體經濟,避免空殼、空心,所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增速都不錯,特殊時期中國顯示出了長期經濟發展戰略的效果,從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呈現穩中加固的態勢。”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原副院長白景明表示。
白景明表示,2018年以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今年上半年,全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6%,兩年平均增長13.2%。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05.0%、69.8%、48.1%,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30%。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兩年平均增長7.0%。高新技術產業拉動了工業增長,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
白景明表示,上半年,中國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也很快、同比增速達到23.5%,兩年平均增長14.6%。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9.7%、12.0%,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7.1%、9.5%。預期變好,刺激投資,預期與投資形成良性循環。
“財稅政策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效果顯現。”白景明說。
“此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增速也顯示在工業利潤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7.1%,比2020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兩年平均增長21%,這個增速也是相當快,正是這種增長以及帶動利潤,吸引了市場進一步的投資。加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都出現非常高的增速,這些都說明現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入了收獲期。”白景明分析。
外貿結構持續優化
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80651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出口98493億元,同比增長28.1%;進口82157億元,同比增長25.9%;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16336億元,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說,中國有句老話 “烈火當中才能考驗真金”。在目前疫情和全球衰退疊加背景之下,中國出口能夠保持13個月連續正增長,是特別難能可貴和超預期的。
張建平表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制造業中心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中國產業鏈組織能力和效率也讓全世界刮目相看,推動了中國作為貨物貿易最大國在全世界地位的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張建平說,全球經濟現在進入復蘇軌道當中,意味著全球市場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也在復蘇,對中國外貿的拉動也會比較好。
“現在我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一般貿易占到六成以上也就意味著我國現在品牌的附加值、技術附加值可以得到提升,中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邁出了很堅實的步伐。”張建平表示,上半年機電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9.2%,接近六成,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占比這么高,也顯示出中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特別是大型成套裝備、機械、電子、汽車這些產品在其中有非常強的競爭力。
張建平表示,另外一個結構優化體現在中國民營企業成為出口第一大主力軍。民營企業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7.8%,比上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外資比重相對來講比民營企業低一點。
“隨著外貿競爭力的提升以及全產業體系優勢的表現,中國現在在全球的外貿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創出歷史新高,但中國在全球的外貿份額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張建平說。
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不變
“下半年經濟增長穩中向好、穩中加固的態勢不變,即便增速有所回落也正常,但是我覺得不會有大的回落。此外,下半年宏觀政策還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和經濟內升的增長要相互融合。”白景明表示。
“現在特別注意就是價格上漲的因素,下半年從財政政策上來講,減稅降費力度還會加大,同時從支出角度力度比上半年還要更強一些,支出也會繼續擴張,但應該是會有序地進行。從今年的財政1至5月的數據來看,可能今年有超收,因為價格有上漲,所以財政相對來講比較穩健,當然有超收也是好事,可以調度到調節基金里,為以后的減稅降費,以后的支出擴張創造一個條件。”白景明說。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盡管今年以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PPI)走高,但歷史上歷次工業品通脹都很難完全傳導到下游,加之當前正好處于周期底部,多項因素都不支持終端物價快速、大幅走高。
王軍指出,考慮到基數原因和其他因素,下半年CPI會有小幅走高。預計三、四季度CPI會在2%以上運行,但肯定不會超過年初政府所設定“3%左右”的目標。
談及政策層面,王軍認為,下半年中國政策的重點需要兼顧穩增長、調結構和促轉型,防止經濟超預期回落。他提到,近期中國貨幣政策已作出一些主動調整,財政政策也應保持必要擴張力度和前瞻性,針對目前結構性、不均衡的復蘇進一步發力。
談及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認為,中國在 “十四五”開局之年開了一個好頭,若按照當前趨勢走下去,預計全年經濟增速能保持在8%或8%以上的水平。
宗良建議,未來要考慮能夠實現2021到2022的有機銜接,防止國際上各種各樣的不利環境,同時供給側要能夠更加滿足市場需求,實現動態平衡。(曹雅麗)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