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家電成趨勢激活消費新引擎
2021/11/5 14:10:23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夜晚下班回家,識別指紋打開房門后,屋內的射燈、吊燈跟隨腳步依次亮起,窗簾緩緩從兩側向中間合攏。此時,恒溫器和新風系統悄然運行,將家中不同區域的溫度和濕度保持的恰到好處;掃地夜晚下班回家,識別指紋打開房門后,屋內的射燈、吊燈跟隨腳步依次亮起,窗簾緩緩從兩側向中間合攏。此時,恒溫器和新風系統悄然運行,將家中不同區域的溫度和濕度保持的恰到好處;掃地機器人已經將地板打掃干凈;熱水器自動調節水溫,隨時能沖泡一杯飲品放松身心。
隨著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和互聯網的普及與應用,消費者對家居生活的智能化、舒適化及精致化的追求越來越強烈,深刻地影響著家電產品的進化和市場格局。從傳統功能性導向現代智能性,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智能家電孕育出一個巨大的新興消費市場,帶動家電行業走向傳統消費與新消費交替疊合的節點。
迎合新生代喜好 智能家電“受寵”
自2017年起,家電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長率便持續走弱。數據顯示,2016年,A股市場中的家電企業每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均處30%以下,2020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跌至20.11%。今年上半年,雖然多家頭部家電企業從疫情影響中逐漸恢復,業績保持增長,但盈利能力相比2019年仍有下降。其中,家電市場飽和與原材料漲價是企業利潤增速減緩的主要原因。
為扭轉不利局面,不少家電企業加快業務轉型步伐。與傳統家電市場動輒大打價格戰不同,具有個性化、智能化功能的部分“黑科技”家電,即使價位較高也能為年輕消費者所接受,為家電企業開辟了新的增長賽道。
在“90后”李欣的家里,除了常見的掃地機器人、智能燈光、智能門鎖外,還有不少集高科技與顏值于一身的家電產品,不僅功能獨特,智能化程度也很高。其中,最讓李欣滿意的家電是“墻壁無線開關”和“即熱式飲水機”。她告訴記者,通過預設不同組合的按動方式,僅一個雙控墻壁無線開關就可以控制6種家用電器,不論貼在床頭還是書桌旁都十分便利。而即熱式飲水機,不僅有4檔控溫出水滿足日常所需,連接手機后還會提醒我今天喝了多少水,還差多少量,是使用得最多的功能。
近年來,家庭電器已不再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被賦予了審美和情感需求,是具有個性化、品質化特征的智能設備,不僅為居家生活增添樂趣,也成為人民實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
閆琛達也是“90后”,作為上班族,他工作忙碌,因此對智能化的廚房家電情有獨鐘。經過他設計的廚房,可以從冰箱自帶食材管理功能中,記錄食材保質期,并制定相應食譜;油煙機可以和燃氣灶協同工作,根據油煙量適時啟動;餐后,洗碗機還可以自動識別餐具的污濁程度,然后自動與運行相應的清潔模式。閆琛達表示,如何在有限的條件里讓自己過得更精致很有必要,而能用錢買來一勞永逸的家務體驗,實在是一項很有性價比的投資。
在李欣和閆琛達看來,他們都屬于懶宅型人群,也都希望可以在部分生活瑣事上解放雙手,好節省時間去做其他事,所以在給房屋挑選家電時,會比較傾向于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高品質產品。
用科技解決消費痛點,為生活增添智慧色彩。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消費市場。有數據統計和預測,2020年,中國的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4300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約1億臺,同比增長13.7%。預計未來五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還將以21.4%的復合增長率持續增長。
行業分析師李姝鈺表示,面對規模增長逐漸趨于飽和、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的壓力,智能化已經成為家電行業實現增長點的新突破口。隨著我國消費理念、消費業態、消費模式的不斷升級,智能家電正取代傳統的大型家電,成為市場的增長引擎。而這一變化,搭配上智能物聯的發展,為家電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業務擴張,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間。
提升消費者幸福感 智能家電仍需改進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一直以來被很多企業商家奉為圭臬。根據《2020年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調查樣本中二線及以下城市“年輕購物達人”僅占受訪者的25%,卻為當年消費支出增長貢獻了近60%。另有數據顯示,中國1995至2009年出生的“Z世代”人群約有2.6億人,其中00后約1.49億人。他們的開銷占全國家庭總開支的13%,支撐起4萬億的消費市場。
巨大的消費熱情和潛力,愿意為品質化消費支出的特性,讓“后浪”成為市場和企業競相爭搶的對象,并深刻影響著家電產品的進化和市場格局。李姝鈺指出,眼下,年輕一代消費者不斷成長壯大,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使他們能夠洋溢熱情地擁抱新生活,并將之作為錨定價值、掌控生活的重要坐標。在選擇家電產品方面,年輕消費者在滿足基礎實用的需求之上,對承載更新的技術,解決更多場景化需求的附加價值追求也愈加看重。
同時,年輕消費者對產品性能的評判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標準,需求側的轉型升級對供給側提出了更高要求。某家電品牌經理告訴記者,現在年輕人對新品智能家居的接受程度很高,但相比其他消費者也更為挑剔。如選購掃地機器人時,除了對每個品牌產品的硬件參數了然于心,產品在實際使用中能否靈活避障、強力清掃廚房、消除寵物毛發等問題也都有深刻研究。
智能家電是朝陽產業,可以讓家居環境更加舒適、便捷,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的更高需求。但不可否認的是,以行業整體來說,距主動探測用戶需求和感知使用場景仍有較遠的距離。此外,我國智能家居行業發展起步較晚,安裝門檻較高、非功能需求產生的溢價導致產品售價較高等問題也成為智能家居普及的掣肘。
采訪過程中,有不少消費者表示,部分智能家電在使用智能產品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企業并沒有做深入的市場調研,開發的產品雖然技術上具有先進性,但是實用性差、操作復雜,與市場需求脫節。其次,智能家電過于封閉會導致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的不良體驗,經常需要在手機下載非常多的APP來分別控制。
有業內人士指出,智能家居的技術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市場早期魚龍混雜,一些中小企業或沒有能力持續創新,或沒有做深入市場調研。導致不少智能家居系統或者單品要么是強行貼合概念的“偽智能”,極大的消耗了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信譽度。
加快發展數字家庭 重塑消費循環體系
今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提高居住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意見》提出,滿足居民獲得家居產品智能化服務的需求。包括居民更加便利地管理和控制智能家居產品,智能家居產品與家居環境的感知與互動,防范非法入侵、不明人員來訪,居民用電、用火、用氣、用水安全,以及節能控制、環境與健康監測等。
李姝鈺認為,從智能家電產品形態在國內市場的發展歷程來看,目前已經走過孤立產品間的簡單組合階段,進入通過物聯網技術進行智能互聯階段。而要想真正實現數字家庭,就需要智能家居的人工智能,對人日常生活獲取的數據和行為進行分析理解,最終實現為人提供更準時更個性化的服務,而這個階段的智能家電是可以自己完成思考,如何為用戶提供各種生活場景下的生態服務。
事實上,智能家電發展的實質是消費者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外在體現,而數字家庭不只是硬件層面的堆疊,更是對需求最細微的洞察。李姝鈺表示,當前家居行業正在從粗放式的數量增長加快向精細化的存量提升轉變,圍繞著健康、智能、高端等需求,智能家居場景大幕已經拉開。(記者 劉波)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