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部門聯合印發,中小企業發展迎來重磅政策
2021/12/21 9:18:0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等共十九部門聯合發布了《“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推動形成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等共十九部門聯合發布了《“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推動形成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王海林在當天召開的發布會上表示,支持更多符合條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掛牌融資。
“十四五”中小企業發展明確五大目標
規劃按照“堅持創業興業、堅持創新驅動、堅持綠色集約、堅持分類指導”的基本原則,緊扣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核心職能,提出了“十四五”時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5個目標、7項任務和9大工程。
具體來看:
5個發展目標:整體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明顯提高、服務供給能力全面提升、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7項主要任務: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建立高效服務體系、完善公平競爭環境、提高融資可得性、加強合法權益保護、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9大重點工程: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工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與專業化水平提升工程、中小企業數字化促進工程、中小企業綠色發展促進工程、中小企業質量品牌提升工程、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能力提升工程、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工程、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維護工程、中小企業國際化促進工程。
為“專精特新”企業掛牌上市開辟綠色通道
在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工程方面,規劃提出,要促進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穩步開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優化新三板市場化融資機制和并購重組機制,持續優化企業上市條件。完善和發揮好上海、深圳、北京三個證券交易所功能和作用,拓寬優質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渠道。組織開展優質中小企業上市培育,鼓勵地方加大對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企業的支持,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對接資本市場。
王海林在發布會上特別解釋了資本市場對于“專精特新”企業的意義。
王海林說,“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長期深耕細分領域,專業化程度高、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高,很多企業處于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發揮著強鏈補鏈的重要作用,這些企業也是資本市場的優質標的。
“今年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81家首批上市企業中有一半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16家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王海林說。
據介紹,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結合北、滬、深交易所和新三板的市場定位,加強對這些優質中小企業的分類指導,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掛牌融資,并探索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請在新三板掛牌開辟綠色通道。
將大力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在中小企業數字化促進工程方面,規劃要求,大力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在中小企業落地應用,面向中小企業提供一批成本低、見效快、適用性強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到2022年底,組織100家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10萬家以上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業務“上云”。
在數字化方面,阿里云解決方案專家艾國華曾多次表示,對大多數中小創企來說,要走上“專精特新”之路,產業數字化是必須的主攻方向之一。
中信證券認為,產業數字化轉型加速發展,將持續突顯科技產業投資機會。建議2022年重點關注互聯網、云計算、工業軟件、信息安全、高性能半導體、消費電子、物聯網、運營商等細分領域具有長期競爭力的核心企業。
綠色發展為新材料、碳捕捉帶來機遇
在中小企業綠色發展促進工程方面,規劃提出,支持中小企業參與開展低碳、節能、節水、環保、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城共性技術研發,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碳捕捉封存利用、有害物質替代與減量化、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和資源化等關鍵技術突破及產業化發展,推出一批綠色低碳產品與服務,助力構建節能低碳的產業體系。
華創證券認為,在新材料領域,國內許多品類全球需求占比超30%,而供應端因為技術等因素供應不足,在技術突破驅動的進口替代浪潮正星火燎原,有望涌現一批超級成長股。
開源證券認為,國內碳捕捉市場正處于增長階段,國內碳捕捉技術先行者憑借強勁的研發能力,有望迅速搶占市場。
轉自:上海證券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