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運輸作出積極貢獻
2022/2/14 15:36: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運輸作出積極貢獻——努力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 乘飛機、坐高鐵、自駕游……如今,越來越多的出行方式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運輸作出積極貢獻——
努力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
乘飛機、坐高鐵、自駕游……如今,越來越多的出行方式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在國新辦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歷經多年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下一步,中國將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
交通運輸發展成果豐碩
經濟要發展,交通須先行。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在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歷史性成就——
綜合立體交通網日益完善。六軸、七廊、八通道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主骨架空間已初步形成,高速鐵路對百萬以上人口城市覆蓋率超95%,高速公路對20萬以上人口城市覆蓋率超98%,民用運輸機場覆蓋92%以上的地級市。
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以高鐵和航空為主的大容量、高效率快速客運服務體系加快形成,動車組列車承擔了鐵路客運量的70%,民航航班正常率連續三年超過80%,道路客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貨運結構不斷優化,2016—2020年鐵路在貨運量的占比由7.6%增加到9.8%,水運占比由14.5%增加到16.4%。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覆蓋中國300多個城市,日均完成訂單量2000萬單。
“民航業在改善邊遠地區交通條件、優化營商環境、拓展致富之路等方面發揮了獨特優勢。”中國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航空人口2.1億人,脫貧地區的機場旅客吞吐量從2012年的2800萬人次增至2019年的7800萬人次,增幅超過170%,航空服務已覆蓋82.6%的脫貧地區人口。
國家鐵路局局長劉振芳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鐵路路網規模質量快速提升,新增投產鐵路運營里程5.3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新增投產營業里程3.1萬公里,客運周轉量、貨運發送量、貨運周轉量等主要鐵路運輸經濟指標穩居世界第一。
交通運輸安全綠色水平持續提升。截至2020年底,新能源公交車達46.6萬輛,占城市公交車總量的66.2%。國家鐵路電氣化率達74.9%,高速公路路面廢舊材料循環使用率達到95%,快遞可循環中轉袋的使用率達93.8%。
便利出行,帶動增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交通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尤其是農村公路的建設,既便利了人民群眾日常出行,也有效帶動了農民創收增收。
“農村公路是服務‘三農’的公益性、基礎性設施。”李小鵬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35.7萬公里。目前,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38萬公里,占全國公路總里程的84.3%。“去年,我們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惠及5億多農民群眾。”
隨著電商產業不斷成熟,不少農民如今當上了帶貨主播。日益完善的物流體系,為快遞下鄉進城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已經全面建成。”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表示,近年來,郵政普遍服務的均等化基本實現,營業網點實現了鄉鎮全覆蓋,建制村全部實現直接通郵。快遞網絡覆蓋范圍更加廣泛,鄉鎮網點覆蓋率達98%,直接投遞到村的服務比重超過一半,重點地區快遞服務的全程時限縮短至58小時。
“通過推進‘快遞下鄉’‘快遞進村’,現在全網每天有1億件包裹是到農村的,大大提升了農民購買工業日用品的便利程度。”馬軍勝說,下一步,將緊鑼密鼓推進“快遞進村”工程,通過“寄遞+農特產品+合作社”模式,切實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銷售貴的問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交通的發達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李小鵬介紹,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分兩步走: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交通強國。為此,要實現“三個轉變”,打造“四個一流”。
“交通的發展,要從過去追求速度和規模向著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轉變,從過去單純依靠要素的支撐向著更加注重改革開放和創新支撐轉變,從過去‘鐵公機水郵’單項發展向著綜合交通融合發展轉變。”李小鵬說,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要遵循安全、便捷、高效、綠色和經濟的價值導向,打造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務。
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交通出行的需求,李小鵬表示,下一步,將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圍繞便捷化出行,加快構建協同融合的一體化服務系統;圍繞快速化出行,加強以高鐵、民航為主體的大容量、高效率的城際快速客運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實現城市群內部2小時交通圈;圍繞舒適化出行,鞏固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品質;圍繞普惠化出行,加快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實現農村客運從‘開得通、走得了’向‘留得住、通得好’轉變,切實保障城鄉居民行有所乘。”(記者 廖睿靈 劉樂藝)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