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解“缺芯潮” 車企結盟芯片廠商
2022/2/17 10:12: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1年對于汽車產業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從年初開始,大大小小的缺芯潮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汽車產業作為缺芯潮的“重災區”,也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缺芯潮中經歷著種種變革。2021年對于汽車產業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從年初開始,大大小小的缺芯潮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汽車產業作為缺芯潮的“重災區”,也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缺芯潮中經歷著種種變革。在這其中,汽車廠商與芯片廠商之間,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關系——車廠開始紛紛與芯片廠商直接進行結盟。
芯片荒倒逼車企聯手芯片廠商
近期,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Mark Reuss表示,將與七家半導體公司在北美共同開發芯片,以解決全球芯片短缺問題。
可見,由于今年全球面臨前所未有的車用芯片短缺危機,各大車廠被迫重新檢視芯片供應鏈,加上電動車對車用芯片需求升溫,為確保取得穩定供應,車廠也開始與芯片廠商結盟
賽迪顧問集成電路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滕冉表示,在本輪汽車芯片缺貨潮來臨之前,汽車制造商幾乎不會與芯片廠商直接發生業務關系,在整個行業供應鏈中,一級核心供應商(tier1廠商)占據相對主導的位置,由tier1供應商采購所需的芯片、電子元器件等。這種供應鏈模式有利于提升整車廠的效率優勢、減少資金成本。
然而,今年年初的缺芯浪潮在疫情的帶動下,顯得尤為嚴峻,無論對于車廠還是芯片廠商而言,都被打了個促手不及。
滕冉介紹,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由于中間鏈條過長,導致下游需求發生波動時,上游芯片原廠反應滯后,牛鞭效應顯著,進而放大了整車廠商芯片的需求缺口,外加此前疫情造成的大規模停工、停產,產生了此次的大規模缺芯現象。
此外,賽騰微總經理黃繼頗表示,MCU作為此次汽車行業缺芯的“重災區”,出現如此缺貨的情況,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廠商對市場應對的不及時,但僅僅對于MCU廠商本身而言,無法對市場有著精準的預判,需要上下游產業鏈之間密切溝通,才能對市場危機有提前預判,并提前做準備。可見,此次危機也體現出上下游供應鏈之間沒有進行良好的銜接,導致溝通不暢,對市場風險把握不到位。
“長時間以來,芯片供應商很被動,很難與上下游產業進行良性的互動。例如,芯片廠商經常遇到被客戶拖欠款項的問題,導致芯片廠商有時往往難以提前拿到資金從而進行提前備貨,這很容易導致供貨危機來臨時被打得‘措手不及’。這一次的市場危機,影響到了上下游產業鏈的多個環節,因此不是光靠芯片廠商單方面的努力便可順利度過的,需要與上下游廠商進行深度的溝通,共度難關。”黃繼頗說道。
由線性管理變為并行管理
在歷經嚴重的芯片短缺危機后,車廠重新檢視芯片供應鏈,加上隨著電動車趨勢升溫,芯片對車廠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喻,因此,車廠也因此重新思考芯片供應鏈管理方式。而選擇與芯片廠商結盟,便是由線性管理模式轉變為多條線并行管理模式。
賽迪顧問集成電路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咨詢顧問呂芃浩表示,此前,汽車廠商對于供應鏈的管理是一種線性管理模式,只需要對下級供應商進行管理,而對于供應商的供應商等并不會直接參與管理。然而當汽車廠商與芯片廠商進行直接合作后,意味著汽車廠商對供應鏈的管理模式將更加下沉,對每一級的供應商都將進行管理,形成多線條的并行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是最大好處,就在于汽車廠商能夠更直接的知道每個環節的真實情況,并且更直接、更有效,并且能直接作出回應。在此前的管理模式中,各個供應鏈之間的逐級傳遞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將信息傳達,這也造成了上游芯片廠商對市場回應不及時的現象,從而引發缺芯潮。” 呂芃浩說。
“自研芯片”遠水難解近渴
盡管如今大規模的缺芯情況已有所緩解,但是隨著汽車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部分領域的芯片依舊面臨嚴重短缺的情況。滕冉介紹,展望2022年,預計汽車缺貨行情將進一步分化,MCU、功率半導體等芯片還將持續缺貨。以功率半導體為例,隨著今年下半年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大大提升,使得功率半導體芯片也開始面臨短缺情況。在未來,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這樣的缺芯情況還會時有發生,缺芯或許將成為一種常態化。為了能夠保障芯片供應,車廠也開啟了自主造芯的趨勢。例如,上汽集團就發出消息將與智能芯片產業的獨角獸企業地平線聯手進入芯片產業,并有可能斥巨資自己制造芯片。
當眾多“不差錢”的車企也紛紛投資造芯之后,會不會有效緩解芯片短缺的問題?是否意味著車企與芯片廠商的合作將不再會那么重要?
從長期戰略的眼光來看,自研芯片為傳統車企拓展出了一條新的差異化競爭賽道。而這或許就是越來越多的車企愿意入局造芯的根本原因。畢竟,對于未來的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而言,芯片的重要性堪比傳統汽車的發動機與變速箱。
然而芯片的研發與投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臨時抱佛腳”式的投入,并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車廠造芯是如今的發展路徑之一,但這并不意味著車廠可以脫離芯片廠商。芯片技術的研發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許多技術需要靠長期的積累才。而芯片廠商往往在造芯方面有著幾十年的技術積累,汽車廠商在短期內很難達到相同的技術高度。此外,哪怕汽車廠商能夠自行設計出芯片,但是在芯片制造方面,依舊需要依靠芯片廠來完成。因此,車廠加強與芯片廠商之間的合作,才是未來應對各種缺芯潮的關鍵之道。”呂芃浩說道。
俗話說,“遠水解不了近渴”。面對逐漸常態化的缺芯潮,加強與芯片廠商的直接合作,或許才是汽車廠商如今最有效的應對之道。
轉自:中國電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