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億果鏈龍頭入局造車,300家機構踏破門檻調研
2022/2/28 14:12:16 來源:證券時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前腳剛宣布與奇瑞新能源組建ODM公司,立訊精密后腳又拋出135億元定增,擴產消費電子和新能源汽車業務。 立訊精密接連大動作,吸引了諸多機構關注,公募和私募大佬紛紛親自調研前腳剛宣布與奇瑞新能源組建ODM公司,立訊精密后腳又拋出135億元定增,擴產消費電子和新能源汽車業務。
立訊精密接連大動作,吸引了諸多機構關注,公募和私募大佬紛紛親自調研。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2月13日,立訊精密宣布造車后,223家機構參與了公司調研活動;2月22日,立訊精密宣布定增135億后,又有239家機構對公司進行調研。排除名字重復的機構,2月份以來,合計有332家機構調研了立訊精密,月度機構調研數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立訊精密兩次調研活動,吸引了多位頂流公募和私募大佬親自參與,睿遠基金傅鵬博、嘉實基金歸凱、高毅資產鄧曉峰等更是接連調研,對公司最新動態十分關注。
2月23日收盤,立訊精密漲3.34%,報43元,最新市值達3041億元。
3000億“果鏈”造車吸引大佬關注
2月23日早間,“果鏈”巨頭立訊精密公布了2月22日的機構調研信息,239家機構對公司進行了調研,其中基金公司有87家,包括私募在內的投資機構有72家,外資機構也有不少。
公募包括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中歐基金、南方基金、睿遠基金、招商基金、博時基金等多家頂流機構,私募有高毅資產、景林資產、重陽投資、淡水泉投資等頭部機構,人壽資產、太平資產、新華資產、華泰資管等險資也參與其中。
而在2月13日,立訊精密宣布造車后,也吸引了眾多明星機構關注,當時參與機構有223家,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頂級公募參與調研,高毅資產、景林資產、淡水泉投資、重陽投資等頭部私募機構也在列。
值得一提的是,2月13日公布的調研名單顯示,多位公募和私募大佬參與了調研,包括易方達基金張清華、馮波,睿遠基金傅鵬博,嘉實基金歸凱,匯添富基金胡昕煒,興證全球基金謝治宇,富國基金朱少醒,中歐基金周應波,高毅資產鄧曉峰等。
其中,睿遠基金傅鵬博、嘉實基金歸凱、高毅資產鄧曉峰接連兩次參與了公司調研。一般情況下,基金公司的調研乃至電話會議,通常由基金公司研究員代勞,明星基金經理親自“出馬”的情況并不多見,除非涉及的股票意義重大。
立訊精密定增135億投入消費電子和汽車業務
2月21日晚間,立訊精密發布公告,擬非公開發行募集135億元投入智能可穿戴設備生產、智能移動終端精密零組件、新能源汽車高壓連接系統、半導體先進封裝及測試等7個項目。
根據公司公告,此次募集資金中,擬投入消費電子業務70億元,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生產項目(35億元)、智能移動終端精密零組件(27億元)、智能移動終端顯示模組(8億元);擬投入汽車業務共20億元,包括新能源汽車高壓連接系統(15億元)、智能汽車連接系統(5億元);擬投入半導體先進封裝及測試業務共計9.5億元。
在調研活動中,立訊精密表示,135億的金額是結合未來五年發展的需求從技術層面及財務資金層面測算出來的,將滿足這6個項目未來五年的發展需求。
針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產品生產線建設及技術升級項目,35億將比較安全地涵蓋到看得見的產品和潛在的機會。
針對智能移動終端精密零組件產品生產線建設項目,募集資金27億,一定程度是服務于項目一,還有部分零部件也將覆蓋到別的產品線。
新能源汽車高壓連接系統產品生產線建設項目和智能汽車連接系統產品生產線建設項目是汽車零部件的項目,20億主要用于Tier1業務,包括特種線束、高/低壓線束、充電槍和整車線束,除此之外也看到一些潛在的產品機會,這些機會都是力爭讓立訊成為全球領先的Tier1廠商。
半導體先進封裝及測試產品生產線建設項目包括SIP和晶圓級封裝,投資金額9.5億元,主要是為SIP業務的持續發展以及未來拓展的封裝業務做好準備。
智能移動終端顯示模組產品生產線建設項目總投資20.5億元,其中募集資金投資8億元,該項目主要產品包括MINILED以及在LED技術基礎上延伸與顯示相關的產品。
中信證券研究指出,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一方面有效緩解公司資金端壓力;一方面通過募資擴產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消費電子、車載領域產能,助力公司長期發展;另一方面投入半導體先進封裝測試業務亦是公司基于現有模組、整機業務產業鏈上游的延伸與版圖擴張。
造車業務備受關注
在2月22日的調研活動中,立訊精密在汽車領域最新布局吸引機構關注。
立訊精密表示,公司在消費電子領域深耕多年,具備深厚的產業積累及ODM能力,熟悉ODM的運營及管理模式,而奇瑞在傳統車領域經驗豐富,擁有很強的技術基礎,公司與奇瑞的合作是很好的機會。公司和奇瑞的合作所共同探求的是將奇瑞的整車技術基礎與立訊多年的ODM產業經驗達成深度綁定的新型整車ODM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成就一個比較完整的服務平臺。目前的時間窗口很重要,我們需要把握機會。
眾所周知,立訊精密是A股蘋果產業鏈龍頭公司,代工蘋果AirPods耳機、AppleWatch手表以及iPhone手機。但隨著手機等電子產品接近飽和,以及蘋果引入更多的代工供應商,將產品制造分給不同的籃子,代工巨頭近年來增收不增利越來越明顯。
而在科技巨頭紛紛下場造車之際,代工巨頭似乎也在尋找新的出路,汽車產業成為他們關注的重點。
公司表示,汽車產品安全級別可能僅次于航天產品,與消費電子類的很多產品不同,汽車產品在開發階段需要與客戶同步,無論是高、低壓或其他產品,公司需要與整個系統緊密結合,產品的開發周期也相對更長。此外,汽車業務客戶相較消費電子也更為分散,汽車Tier1廠商的技術沉淀也通常更深。
對于未來的規劃,公司也有了清晰的發展思路和方向。公司表示,制造業中存在較多相通的因素,公司在消費電子領域沉淀多年,在自動化、成本管控、品質保障等方面持續為客戶各個產品線賦能。長年在消費電子、通信領域積累的智能制造等相關經驗,將跨界在SmartEV上得到很好的發揮。相較于傳統Tier1廠商,公司在相關積累下培養的新的服務理念預計將更符合SmartEV未來發展趨勢。公司目標是在三個五年內,Tier1業務能進入全球前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