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科技革新技術,億利王文彪團隊上演“科技馴沙記”
2022/5/5 14:47:37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跟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步伐,億利王文彪團隊自成立以來,便深挖科技潛力,一直在探索和布局光伏與生態治理的最佳模式。在億利王文彪團隊的努力下,曾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庫布其沙漠已經變成了一片生機盎然的希望綠洲。跟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步伐,億利王文彪團隊自成立以來,便深挖科技潛力,一直在探索和布局光伏與生態治理的最佳模式。在億利王文彪團隊的努力下,曾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庫布其沙漠已經變成了一片生機盎然的希望綠洲。庫布其的蒙古語意為“弓上的弦”。庫布其沙漠總面積2790萬畝,猶如一根弓弦橫亙在黃河南岸的鄂爾多斯市西北部,這個被稱為“生命禁區”的中國第七大沙漠曾經是京津沙塵天氣策源地之一。
在庫布其沙漠深處一個名為“那日沙”的地方,一根高十多米的標尺立在沙丘上,標尺上每隔一兩米懸掛一個年份標牌,每個標牌反映了當年的沙丘高度,最高點是2009年,向下依次為2012年、2014年、2016年……
億利集團治沙專家張吉樹告訴記者,他們采用風向數據法造林技術大幅降低沙丘高度。這項技術利用削峰填谷原理,先確定流動沙丘所在地的主風向,然后在迎風坡四分之三的高度以下種植林木,未造林的坡頂便會被大風逐漸削平,栽植林木的地方得到固定。“10年來,我們利用此項技術治沙160萬畝,使庫布其沙漠治理區的沙丘高度平均下降三分之一左右。”張吉樹說。
據介紹, 當地按照“先易后難、由近及遠、鎖邊切割、分區治理、整體推進”的治理思路,堅持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重點防治與區域防治相結合,研發運用容器苗造林、迎風坡造林、水氣種植法、甘草平移種植、無人機飛播等治沙“黑科技”,科學有效推進庫布其沙漠治理。目前,庫布其沙漠已完成修復治理873.3萬畝,植被覆蓋度由上世紀80年代不足3%提升到53%,降水量明顯增加,沙塵天氣明顯減少,總體趨勢向好。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生態保護區。新華社記者李云平攝
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山”理念,把荒漠“包袱”變綠色財富。通過持續發力科技創新,現在的億利王文彪團隊已探索出了一條光伏與生態建設相結合、環境治理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全新開發模式,為荒漠化治理找到了更優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