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灣區數字科技系列沙龍啟航,攜手打造數字經濟共贏新起點
2022/5/7 12:00:54 來源:中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據了解,本次灣區數字科技系列沙龍旨在充分發揮灣區數字科技聯盟的引領作用,以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生態建設為方針,促進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吸引廣大市場主體參與場內數據要素交易,做大數據要素市場增量。2022年5月7日,由灣區數字科技聯盟發起的“灣區數字科技系列沙龍——數據要素篇”將在線上召開。本次沙龍集結了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處長、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院長王建冬,華為數據要素產業發展工作組組長、公安部信標委通信委員、計算機學會存儲專委會委員周景才博士,華潤數科數字企業事業部智慧數據咨詢總監敖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計算機學院副院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計算與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何道敬等重磅嘉賓線上開講。據了解,本次灣區數字科技系列沙龍旨在充分發揮灣區數字科技聯盟的引領作用,以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生態建設為方針,促進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吸引廣大市場主體參與場內數據要素交易,做大數據要素市場增量。
未來系列沙龍主題均以提升中國數字經濟產業在國內外市場的整體競爭力為目標,探索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新業態,力求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推動數字經濟產業、數據要素市場有序良性發展。
數字經濟新風口,產業數字化升級正當行
新冠疫情對傳統企業生產和線下消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但制造業智能化、工業物聯網卻也迎來巨大發展空間。數字科技通過對效率邊界的突破,助力傳統產業生長出新的增長動力,找到新的增長曲線。數字科技的應用帶來了傳統產業的效益提升和商業模式的迭代,各大企業開始逐漸意識到數字科技的重要性,掀起了一輪“數科”、“數字經濟”熱。
如果說互聯網時代帶來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銜接和互動,那么數字化時代帶來的則更多是實體與實體、實體與虛擬、虛擬與虛擬之間的重組和結合。農耕時代的勞動與土地是最基礎的生產要素;工業革命中,資本和技術等成為了新的生產要素;數字化時代的一大特征,就是數據將成為新的生產要素。
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大第一次提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2020年的兩會上,新基建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預示著產業數字化這一新興市場已經打開。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整體呈現持續擴大趨勢,從2005年的2.6萬億增長到2020年39.2萬億元,累計增長1507%。同時,數字經濟增速遠遠高于GDP增速,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8.68%,預計2021年可增長至42.4萬億元。
數字科技已經成為數字經濟增長的關鍵手段,也是當下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升級的必選項。發展數字科技有效激發新業態、新模式,助力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互聯網公司在數字經濟時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8年,騰訊提出“產業互聯網”理念,在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專門成立了面向B端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服務從消費轉向產業互聯網。2021年,華為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戰略錨定“一切皆服務”,并加強了基礎設施、技術和經驗服務的能力。通過精準的產業定位和準確的自我定位,以華為云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正面臨著一場基于云平臺的數字化轉型。
灣區人才齊聚,共商數字科技發展大計
灣區數字科技聯盟由華潤數科控股有限公司、深圳數據交易有限公司、深圳市數聚灣區大數據研究院、深圳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有限公司、騰訊云科技有限公司、華為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物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CIO協會、澳門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深圳市福田新一代產業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組建成立,致力于打造新一代數字科技、數據要素生態創新聯合體。
灣區數字科技系列沙龍匯集了來自互聯網公司、學術研究機構等數字科技業內專業人士,沙龍第一期將主要圍繞數字科技企業與機構如何幫助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構建標準化數據要素流通網絡,通過助力產業發展實踐促進數據要素流通發展以及探討大數據時代下的網絡空間安全等話題。
目前,數字科技正以一種“無界”的精神,把科技融入更多的行業,將觸角延伸至各個實體產業,逐漸成為推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實現數字經濟模式的新變革。
作為數字科技行業的創新聯合體,灣區數字科技聯盟將持續致力于在數據合規流通、數據跨行業融合應用、數字科技、數字城市、數字零售、數字金融等相關領域謀求空間、資本、業務、人力等多維度深入合作,通過產業鏈的直整合和創新資源優化,強化數字經濟產業鏈條,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建立促進企業良性發展的數字經濟產業新生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