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經濟風險增加 金融屬性將決定銅價走勢
2022/5/7 15:10:57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延續,全球政府債務處于歷史最高水平,多國通脹高企,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地緣政治局勢加劇全球能源和糧食供應壓力……在如此復雜多樣的環境下,全球經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延續,全球政府債務處于歷史最高水平,多國通脹高企,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地緣政治局勢加劇全球能源和糧食供應壓力……在如此復雜多樣的環境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致相當。當前,各種因素相結合,又在以難以預測的方式相互作用。一些短期風險可能還會引發中期風險,多種經濟前景風險之間相互關聯。2022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很高,宏觀風險很大,經濟年度增長率有可能下探到接近2019年的水平(2.2%)。
美國經濟成為全球焦點美聯儲二季度的表態很關鍵
由于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聯儲的加息縮表行為不僅將對美國經濟產生影響,也將對國際金融領域產生難以預測的重大影響,進而影響包括大宗商品在內的全球經濟的各個方面。
有分析指出,在1953年以來的17次美聯儲緊縮周期中,有8次以衰退告終,9次沒有產生衰退。而近40年來的加息中,每次的第一年都出現了經濟增長。但這次加息的背景,是幾十年一遇的高通脹,這樣規模的通脹,絕不是“和風細雨”的利率微調所能解決的。
上世紀70年代的那場大通脹,通脹率高達兩位數。當時,美聯儲史上最強“鷹派”主席保羅·沃爾克開始積極收緊貨幣政策,此舉使市場利率在1980年4月份一路飆升至17.6%,到1982年甚至達到了更高的水準。激進的政策引發了美國經濟衰退并導致失業率飆升,但最終美國迎來了一個通脹更為溫和的美好時代,美元也得以走強,甚至回到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前的水平。
和40年前相比,美國經濟基本面和政治環境都已經大不相同。自2018年起,美聯儲的政策導向就開始和以往出現偏差,美聯儲似乎已經不再遵循錨定通脹和就業的“泰勒規則”。2021年8月份,知名經濟學家約翰·泰勒發文指出,根據他的“泰勒規則”(Taylor Rule),美聯儲應該將聯邦基準利率定在5%。
鮑威爾希望能夠實現美國經濟“軟著陸”,即在不對經濟產生較大沖擊的前提下抑制通脹。根據近期美聯儲的表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首要目標是盡快達到2.4%左右的中性利率。與此同時,美聯儲還準備縮減其資產負債表,但美聯儲已經表示,重點是加息,而不是資產負債表。美國銀行全球研究中心以全年實現中性利率為背景,預計美國通脹將持續到第三季度,在第四季度會有溫和下降。
長期以來,美元指數和大宗商品指數有較清晰的負相關性,但2021年以來,出現了美元指數和大宗商品齊漲的新趨勢,其背后的邏輯是美元相對其他貨幣走強,但相對大宗商品走弱。美元經濟已經到了本輪經濟周期的末期,資本正從債市和股市逐步撤出,部分資本開始涌入大宗商品市場以對沖美元風險。過多資本涌入大宗商品市場又會帶來一種新的風險隱患,即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機制正轉變為一種實物和金融因素共同驅動的新的定價機制,資本一方面助推了大宗商品價格,另一方面加劇了價格的波動性,從而增加了市場參與者的風險。而這種波動性帶來的風險一旦發展到一定規模,很可能反噬資本,一如2008年國際油價的暴漲暴跌。
從國際資本的角度看,市場還是更希望美聯儲能夠大幅快速去QE,推動美元快速走強,加快美股市場深度回調和全球資本潮汐回流,從而產生更多更有投資價值、安全性更高的投資洼地。
因此,對美聯儲而言,想無風險化解此次通貨膨脹,幾無可能。美聯儲既然已表態,當前任務是先盡快達到中性利率2.4%的目標,那么今年5月份和6月份,美聯儲的兩次加息強度將是其真實貨幣政策的表態。如果兩次加息共100個基點或更少,那就說明美聯儲選擇與通脹“共存”;反之,如果加息150個基點甚至更多,則表示美聯儲真的決心盡快壓制通脹。
全球銅需求表現強勁金融屬性將決定銅價后續走勢
受風電、光伏發電和電動汽車的用銅需求刺激,全球銅需求表現強勁,由于銅商品的特性,銅市一些數據也難以精確跟蹤和發布,一些市場上表現的信號和實際供需存在少量的偏差。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全球金屬交易所特別是LME倉庫出現了歷史最低顯性庫存,這種低庫存可能會影響期貨市場的正常交易,從而存在逼空情況,但它并不能反應銅市的整體供應情況。實際上,自去年以來,全球銅精礦加工費一直在緩慢上漲,說明銅礦供應在改善,而銅金屬現貨市場也并未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無論在中國還是全球范圍,儲存在廠商和交易商手中的社會隱性庫存都保持在大體穩定的水平,遠大于交易所倉庫的顯性庫存規模。
高銅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銅的終端消費,中國國網投資計劃有所延遲,預計銅低壓線纜的市場占有率也下降了約10%。銅原料端的表觀消費也大于銅終端需求側統計到的實際消費,除去統計誤差外,也趨勢性地說明銅的隱形庫存在增加。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2022年,全球銅供應和消費都會小于年初預期。全球經濟下行會拖累全球銅消費,全年銅消費增量可能收窄至30萬~40萬噸;由于今年第一季度智利銅產量下降較為明顯,年初預計的礦銅供應大增的局面也將明顯收縮。如果智利全年銅產量減量在60萬噸以內,全球礦銅供應預計仍會有50萬噸左右的增量。因此,2022年,全球銅供需基本面仍處于小幅過剩格局,金融屬性將主導未來銅價走勢。
如果美聯儲選擇溫和的貨幣路線,即全年實現中性目標利率,那么,在金融因素驅動下,大宗商品可能繼續上漲。今年以來,銅價漲幅低于工業金屬平均水平,仍有一定的上沖空間,有可能上沖至1.2萬~1.3萬美元/噸。如果美聯儲第二季度加息力度超預期,可能會對金融市場帶來強烈沖擊,美元加速走強,資本避險情緒增強、撤出大宗商品市場,銅市隱性庫存快速拋售,銅價或將快速下探觸及6000美元~7000美元/噸,價格重心向基本面回歸。
自疫情暴發以來,拉美國家經濟狀況受到嚴重影響,美元加息和糧食危機對銅礦主產國智利和秘魯又會造成嚴重沖擊,從而對銅礦生產產生影響。但目前尚不能確定這種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究竟是政府更加積極維護銅礦生產以確保出口,還是政府以高盈利銅礦為“誘餌”作文章轉移社會矛盾,現階段還難以定性判斷。(作者:中國金屬礦業經濟研究院 吳越)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