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局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短缺困境 "產教融合 協同育人"是關鍵
2022/5/11 0:33:38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一直以來面臨著人才短缺、產學脫節等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集成電路行業迅猛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集成電路人才短缺問題亟待解決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一直以來面臨著人才短缺、產學脫節等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集成電路行業迅猛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業內人士指出,人才缺口將是制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加快人才培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集成電路人才短缺具體到各個細分產業鏈環節,又有各自不同程度的“痛”。其中,集成電路測試人才緊缺就是典型的一項。根據最新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0-2021年版)》顯示,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從業人員規模為54.1萬人,同比增長5.7%。預計到2023年前后,全行業人才需求規模將達到76.65萬人左右,其中設計業28.83萬人,制造業28.27萬人,封裝測試業19.55萬人,從業人員結構設計業和制造業“前中端重”、封裝測試業“后端輕”趨勢逐步形成。隨著摩爾定律發展逐步放緩,我國封測行業往附加值更高的高端封測轉化,芯片測試行業人才短缺問題將會進一步凸顯。
集成電路產業之殤 企業招不到可用人才
“在實際招聘中,我們發現具備工程化測試經驗的人才稀缺,目前高校在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工藝、半導體材料等專業基本齊全,但鮮少有高校專門開設測試專業,很多學校也沒有對應的實訓平臺,所以測試企業根本招不到人。”無錫圓方半導體測試公司總經理虞君新說。
集成電路作為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領域,院校缺乏實踐設備,有產業經驗的師資稀缺,畢業生缺乏完整的實際測試項目經驗。蘇州華芯微運營總監賈力透露:早先公司重視院校大賽獲獎選手的招聘和使用,但發現這些學員也無法勝任崗位要求,上崗后一些不良的操作習慣,反而需要長時間的糾正,這主要是教學和大賽所使用的教儀不是工業設備,缺乏崗位實戰性,與產業脫節所致。
在業內人士看來,集成電路企業依賴人才和經驗,需要不斷研發以適應新制程、新工藝需求。IC測試貫穿芯片生產的各個環節,測試工程師不僅要具備測試方案開發、設備調試等測試相關能力,還要兼備芯片設計、制造等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我國目前集成電路人才斷檔明顯,測試工程師培養經驗薄弱,具有工程化經驗的人才更是稀少。
“產教融合 協同育人” 是破局關鍵
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未來幾年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人才的支撐尤其重要。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兩年來國家層面針對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出臺了相關政策。2022年4月,26年來首次修訂的《職教法》更是強調進一步強調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學校緊密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
值得關注的是,人才短缺問題也已引起了國內集成電路企業的重視。眾多企業積極投身人才培養事業,通過“產教融合 協同育人”人才培養理念幫助解決行業痛點問題。例如加速科技作為國內領先的半導體測試設備供應商,積極參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工作,近年來在“產教融合 協同育人”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已與全國28所示范微電子學院和眾多雙高職業院校展開了教學合作,憑借自身深厚的產業背景,利用工業級設備,通過深度參與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和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聯合打造,旨在幫助企業培養和招聘實用型、復合型和緊缺型集成電路人才的“芯星計劃”,已經培養出一批具有工程經驗的測試工程師。在此,我們希望能有更多集成電路企業,投身于人才培養事業,共同推動半導體產業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尤其是集成電路領域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更需要科學系統的培訓。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是破局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短缺的關鍵,不僅需要堅實系統的基礎知識和交叉學科知識的理論培養,更需要深入企業進行工程技能實踐項目培訓。加速科技表示,在培養集成電路優秀產業人才的方面,企業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而隨著人才隊伍的成長與壯大,人才紅利將會反哺整個產業生態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