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節“旅游+”:強縣富民下的智慧博弈
2022/5/26 16:31:58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重慶奉節“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既是打造全域旅游的成功實踐,又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范例之一,在此過程中,奉節的每一項舉措,無不銘刻著深厚的民生烙印和高質量發展追求。重慶奉節“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既是打造全域旅游的成功實踐,又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范例之一,在此過程中,奉節的每一項舉措,無不銘刻著深厚的民生烙印和高質量發展追求。奉節的“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正在惠及每一位奉節百姓,也撞擊著每一位關注奉節的人。不僅是奉節,包括重慶很多區縣在內,都面臨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的重擔。奉節的“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實踐,恰好提供了一個可學、可資借鑒的范本。▲ “壯美長江、詩畫三峽”,奉節打好“三峽牌”,創出新天地
便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這樣的美景,一直讓奉節人引以為傲。
大自然賜予了奉節獨特的旅游資源,歷史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今年以來,奉節頻頻發力,一場搶抓高鐵時代來臨機遇,圍繞“好山好水好風光、有詩有橙有遠方”主題,打好“三峽牌”“生態牌”“人文牌”,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和長江三峽第一旅游目的地,奮力開創奉節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旅游+深度融合大戲徐徐上演。
高位推動:深度推進多旅融合發揮集成效應
【在奉節縣委書記張果看來,推動文旅、交旅、城旅、農旅、體旅深度融合,著力構建快旅慢游體系,可全方位把資源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充分發揮旅游“一業興百業”的帶動作用,不斷提高旅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貢獻水平】
據奉節縣文化旅游委主任潘萬山介紹,奉節縣深度推進多旅融合是新一屆縣委領導班子提出“興業興城 強縣富民”的九項行動計劃之一。
“為保證文旅融合發展行動計劃的落實,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調研,并召開旅游經濟發展領導小組會議,對今年的工作要點進行了詳細的安排和部署。”潘萬山說:“奉節高位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形成了一整套發展思路和考核體系。”
據記者了解,今年3月底,奉節縣委縣府出臺了《奉節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更名及成員調整方案》《2022年奉節縣文化旅游工作要點》《2022年奉節縣旅游經濟發展工作考核辦法》《2022年奉節縣“引客入奉”宣傳營銷方案》。特別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更名及成員的調整,體現了奉節對旅游發展的重視程度,領導小組組長由過去分管副縣長擔任調整為縣長擔任,常務副組長由政協主席擔任,同時強化旅游板塊的領導,如旅發辦主任由政協副主席擔任,規格提高。
為保證旅游招商項目的高效落實,專門指定了審批部門的具體人員負責,旅發辦兩周開一次調度會,確保重點招商項目一站式辦理相關手續。
再看考核,奉節把旅游經濟發展的考核作為重點,且由領導小組直接考核,提升了督查力度和獎懲力度。
如果說制度性安排是奉節“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那么,立足資源、因地制宜部署多旅融合則是奉節縣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的重要體現。
奉節縣委書記張果認為,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既要各級各部門相互支持,通力協作,支持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構建合力興旅良好局面,又要全縣整體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避免同質化。
為發揮旅游業的拉動、催化、集成作用,深度推進“旅游+”,記者從奉節縣文旅融合發展行動計劃和《2022年奉節縣文化旅游工作要點》中發現,奉節縣對推動文旅、交旅、城旅、農旅、體旅深度融合做了詳細安排,從點到面,細致到鎮和村。
以深化農旅融合為例,奉節縣把示范帶動和高標準要求作為發展追求,全縣部署了安坪三沱、白帝九盤、文昌田園、朱衣硯瓦等農旅融合示范點,目前,示范點已發展農家樂539家,其中星級農家樂122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奉節縣高質量建成的卡麂坪、龍門客棧、金池春舍、覓生、泊野五大精品民宿,成為游客和網紅打卡點,真正實現了產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田園變游園。
深化文旅融合更是有聲有色。去年,奉節結合了三峽、人文、生態“三張牌”,一方面高質量舉辦了第五屆“中國·白帝城”國際詩歌節、第三屆大三峽一體化旅游營銷大會、首屆“中國·奉節”編劇年會,五度聯手《中國詩詞大會》,精彩呈現奉節生態人文。另一方面,則是高水平舉辦詩和遠方—夔州書畫展,實現了文化搭臺、旅游賦能、經濟唱戲的高效融合;成功舉辦建黨百年文藝晚會,鄉村村晚4場,開展流動文化服務進村(社區)活動3594場次。承辦2021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春季)活動,第六屆重慶市社區藝術節,榮獲一等獎、優秀組織獎。今年,奉節正在繼續深化上述成功節會,以更高的質量,更高的水平讓文旅融合更上一層樓,目前,已完成2022中國詩詞大賽陸海新通道賽區百人團選手海選,《2022中國詩詞大會》外景拍攝等工作。
▲ 三峽原鄉
奉節的商旅融合又是如何呢?走進奉節,游夔門印像,有商旅綜合體,去寶塔坪依斗門,同樣有商旅綜合體,走進天坑地縫核心區興隆場鎮,仍然有商旅綜合體,打造商旅綜合體是奉節深化商旅融合的舉措之一,但絕不是唯一,游每一個景區,會發現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如夔梳、夔硯、夔繡等,以及推出的詩酒、橄欖油、老蔭茶等三峽之巔系列特產。據了解,這些體現鄉村旅游中最具原生性活力的文創產品達79項,從事這些產品的“工匠”及產品營銷的村民超萬人。
奉節多旅融合涵蓋了發展的各個方面,激活了全縣各行各業發展要素的神經末梢。
如深化城旅融合,精心打造朱衣濱湖旅游休閑帶,推出濱河公園、長江大橋等城市網紅景觀。持續推進“綠滿夔州·花漾奉節”,扮靚“鮮花一條路”“詩歌一條街”等,激活了城市發展與人文、休閑、宜居等要素同頻共振,協調共生。
再如深化交旅融合,則激活了奉節交通從配套功能向旅游產品深度轉變。該縣在全力構建“鐵公水空”交通格局的同時,開通“重萬奉”“宜巫奉”“恩云奉”旅游直通車,推出了瞿塘峽深度游、畫舫游、“巔峰雙峽”游等水上游線,讓便捷的交通發揮更大更廣的效益。
奉節深度推進多旅融合,充分發揮了旅游業的拉動、催化、集成作用。2021年,全縣接待游客2285萬人次,購票游客15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16億元,過夜游客132萬人次,均實現疫情之年兩位數的逆勢增長。正因成績斐然,奉節縣文化旅游委獲評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
胸懷民生:構建旅游發展鏈條激活一座城
【奉節縣人民政府縣長鞏義勝認為,推動多旅深度融合,重在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讓百姓得到實惠,使高質量發展具有高質量內涵】
記者發現,從去年9月以來,奉節縣自提出“興業興城 強縣富民”后,抓產業、抓招商、抓項目、抓要素、抓服務成為全縣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的主要任務之一,在這種背景下,奉節多旅融合不僅迎來黃金期,更進入融合深水區——特別是在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方面有了更多想象空間。
在長江北岸,依托奉節縣生態工業園,構建白帝城·瞿塘峽—三峽之巔—草堂湖大景區,打造集生產、銷售、研發設計、貿易結算、產品展示及現場體驗于一體的特色工業小鎮,產業涉及眼鏡生產與研發、醫藥、白茶、臍橙加工等多個方面,工旅融合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延伸到第三產業,真正實行“接二連三”。
在長江南岸,以興隆鎮天坑地縫為核心打造“三峽涼都”品牌,對三峽原鄉、迷宮河、天坑一體化開發,產業延伸項目有自駕行攝、冰雪體驗、極限運動、戶外探險等,項目增加,游客參與程度增強,景區的價值得到更大開發。
在奉節城區,升級改版《歸來三峽》,提高浮臺利用率,使產業鏈延伸;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布局劇本殺、沉浸式演出,讓景區業態更加豐富;全面開工建設白帝城大遺址項目,竣工投用赤甲山交通工程、柑橘博覽館,完成詩歌劇院項目、夔州博物館二期項目前期工作,開工建設體育場、游泳館、民兵訓練基地等項目,這些項目,不僅填補了奉節城區旅游業態的不足,還帶動餐飲、住宿等產業的發展。據統計,目前,已有2家連鎖酒店入駐、20家民宿客棧開業,品牌餐飲店達到30家,新增餐位1500個、座位2200個,新增旅游社2家。
▲ 打好“人文牌”,融出詩遠方。奉節用好生態和人文兩大寶貝,深度詮釋好山好水好風光
奉節多旅融合產業鏈的延伸和價值鏈的提升,既是全縣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的體現,也是“興業興城 強縣富民”發展思路指導的結果,更重要的則是利益鏈的完善,激發了“眾人拾柴”的活力。
蠻王寨景區是康樂鎮鐵佛村圍繞鄉村振興打造的集自然觀光、文化體驗、山地度假、休閑運動于一體的休閑觀光游樂園。為發展該項目,全村以土地、山林確權入股游樂園,全村村民形成利益共同體。這只是奉節縣完善利益鏈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奉節深化“三變”改革,對全縣土地、山林、房屋、閑置學校、工廠、魚塘、水庫等進行確權發展集體經濟,每個村民或居民均成為集體經濟的股東,一旦旅游項目落地,百姓不僅固定獲得土地、山林流轉收益,還能獲得利潤分紅。百姓的房屋可自己經營農家樂或民宿,也可出租。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當地的旅游項目,百姓可就地務工取得收入。吐祥鎮石乳村依托險峻的石乳旅游資源發展葡萄產業,村民僅僅土地流轉收入每畝就達到2000元,康樂鎮旅游項目白茶基地,今年3月采摘春茶期間,村民平均收入每天超過300元。
奉節縣人民政府縣長鞏義勝在多個場合表示,全縣上下要緊緊圍繞項目和就業兩個關鍵謀發展。
奉節完善利益鏈,無疑為奉節多旅融合進入深水區開辟了快速前進的通道,更為胸懷民生、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 白茶產業
深度剖析:奉節縣旅游+多旅融合帶來的思考
【梳理奉節旅游+多旅深度融合發展邏輯,按奉節縣文化旅游委主任潘萬山的說法是:融合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更是城鄉振興,百姓富足】
思考一:一方發展取決于執政者對政策的深刻理解。
關于旅游發展,從國務院到地方,有多個政策指導意見,包含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等,但一個地方的發展不僅僅只有旅游,還有鄉村振興、城市提質、社會事業等方方面面,同時還有上級領導的指示,如何從紛繁復雜的政策、領導講話中把握平衡點,尋找適合自己的具有前瞻性的發展道路,則是智慧的考量。而在奉節,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打好“三峽牌”“生態牌”“人文牌”的基礎上,在全縣“興業興城 強縣富民”的框架下深度推進多旅融合,激活多方要素,讓全縣“沒有一個旁觀者”,不能不說棋高一著。
思考二:“統籌學”與“經濟學”的靈活運用是一個地方興旺所在。
奉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從實施鄉村振興行動計劃到實施文旅融合發展行動計劃,再到實施統籌發展和安全行動計劃,每一項計劃全部統籌到一個主線——“興業興城 強縣富民”,且每一個計劃密切相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縣委書記張果、縣長鞏義勝的每次調研、每次講話中,不難發現幾個關鍵詞:產業、項目、服務、就業,歸納起來就是經濟發展和民生實事。全縣布局生態工業補短板、全縣布局旅游項目融合提升價值鏈、全縣布局鄉村振興打造10條臍橙采摘精品線路等,各項工作無不統籌到發展經濟的主線,就連安全工作也與發展掛鉤,可以說,奉節把“統籌學”與“經濟學”靈活運用發揮到了極致。
思考三:責任擔當需要機制的科學創新。
據了解,今年以來,奉節對旅游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發展與安全領導小組等多個領導小組成員進行了調整,不僅將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由過去的副職調整為縣委縣政府、政協“一把手”擔任,而且在考核上更加嚴格,對評分最低的鄉鎮(街道)進行約談,情況嚴重的,還將在職務調整上實行“一票否決”,科學的考核機制,層層壓實責任,讓“太平官”無處遁形。機制的科學創新,讓奉節上下呈現主動擔當、主動作為的濃厚氛圍,仍以文旅融合為例,今年初,全縣及早全面做好擁抱“高鐵時代”準備,圍繞豐富吃、住、行、游、購、娛“六個接得住”鏈條,部署了自駕行攝、生態康養、詩歌朝圣、民俗美食、科考研學、極限體育等項目,同時開通高鐵站至白帝城·瞿塘峽等景區的旅游專線,方便游客下車即可進入景區。
梳理奉節旅游+多旅深度融合發展邏輯,既有前瞻性的謀篇布局,又有現實性的明顯效果,給人感觸更多的是,這種融合,融合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更是城鄉振興、百姓富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燃氣熱水器的進口品牌這樣選才好
- 下一篇:古有三散千金文財神 今有幫富濟貧同義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