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信運營商超前部署數字基建
2022/6/11 21:06:46 來源:中國電子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61.5萬個基站,8.7億套餐用戶,超2萬個行業應用案例……這是5G商用牌照發放三年來,我國5G建設的成績單。基礎電信運營商作為數字基建的“主力軍”,在5G、新型數據中心161.5萬個基站,8.7億套餐用戶,超2萬個行業應用案例……這是5G商用牌照發放三年來,我國5G建設的成績單。基礎電信運營商作為數字基建的“主力軍”,在5G、新型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均發揮了“火車頭”的作用。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要著力擴大投資,引導基礎電信企業適度超前部署5G基站、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電信運營商針對國家政策調整2022年5G資本開支,將更多的資金投向新型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科技創新的新賽道,為數字經濟發展夯實基礎底座。
今年又是5G投資建網高峰年
5G商用牌照發放三年來,除2019年5G建設初始階段之外,2020年和2021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5G資本開支均幾乎占據集團公司總開支的半壁江山。
2022年又是5G投資建網高峰年。中國移動預計今年總資本開支1852億元,5G相關資本開支占比59.4%,達1100億元。中國電信預計今年資本開支為930億元,其中5G網絡投資占比36.6%,達到340億元。中國聯通沒有公布今年資本開支的具體數字,但有鑒于它與中國電信的共建共享,5G相關投資節奏也應類似。
5G相關資本開支直接決定了5G網絡的覆蓋和用戶體驗。過去三年,我國一直堅持按適度超前的原則建設5G網絡。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累計開通5G基站161.5萬個,占全球60%以上,全國地級市5G覆蓋率已實現100%,鄉鎮覆蓋率超90%。根據今年工信部定下的目標,年底5G基站總數將突破200萬個。從三大運營商公布的5G基站建設目標看,預計今年將新建超過67萬個基站,到年底累計將開通超過209萬個基站,超額完成目標。
“雖然目前5G在全國城鎮已經完成覆蓋,但在深度和廣度上,仍存在不足。”Strategy Analytics無線運營商戰略高級分析師楊光指出,深度主要指室內覆蓋,廣度則是指覆蓋農村及邊遠地區。這將是近兩年三大運營商致力于解決的問題。日前,中國電信總經理李正茂表示,未來1~2年,5G建設將主要用于完善網絡覆蓋和容量擴容,同時爭取進一步提升5G投資效率。
5G覆蓋究竟如何做深、做廣?據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甘斌分析,一方面,是讓存量宏站價值最大化。2021年運營商通過超寬帶和多天線兩個思路,提升宏站的覆蓋、容量和綠色。另一方面,實現宏站、桿站、微站多頻快速協同,按需部署宏站、桿站和微站,并把智能引入到整個網絡當中。今年華為將與運營商一同發布一系列產品,在桿站、微站上做形態上的創新,實現從熱點覆蓋到全場景覆蓋,從一人千兆到人人千兆,從先行行業場景到全行業數字化。
農村地區5G連續覆蓋是2022年年底前要實現的目標。今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關于促進云網融合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等文件也指向了這一點。
2022年,中國移動計劃在去年已經建成開通的20萬個700MHz5G基站的基礎上,再建28萬個,其中,大部分將用于農村地區5G網絡的連續覆蓋。獨立電信分析師馬繼華告訴記者,5G在鄉鎮農村等區域的大面積連續覆蓋,將促進5G行業應用和個人應用的超級業務出現,5G基站、各種新型智能終端、智慧家庭、新能源汽車等都會隨之增加投資。
數據中心前瞻投資與“東數西算”高度契合
算力“地基”夯實與否,關乎我國數字經濟“大廈”能否巍然屹立。為此,三大運營商不約而同地將數據中心與算力網絡的廣泛應用,作為2022年資本支出的重要方向。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中國電信2021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2年將聚焦新增長點精準投資,主要是加強對產業數字化的投資,預計為279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IDC預計投入65億元,目標是新增4.5萬個機架;算力投入140億元,計劃新增16萬云服務器。
據了解,中國移動2022年在算力網絡方面投資480億元,并落實國家“東數西算”工程部署,累計投產對外可用IDC機架約45萬架(計劃新增4.3萬個);加快布局熱點中心云,按需建設邊緣云,累計投產云服務器超66萬臺(計劃新增18萬臺)。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表示,2022年將全面進行算力網絡建設,并且未來算力網絡的相關資本開支會逐步增長。
中國聯通以建設新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行動計劃為牽引,適度超前打造創新產品核心競爭力,網業協同,精準投資。傳送網、基礎設施等增加投資主要滿足數據中心能力布局,適度增加“東數西算”網絡投資。
目前,我國東、中、西部算力資源布局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也格外突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咨詢設計總監孫麗玫表示,在數據、算力高度聚集的經濟發達地區,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局限性大;一些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豐富,但網絡帶寬小、跨省數據傳輸困難,導致西部數據中心利用率偏低。
三大運營商對數據中心的前瞻性布局與“東數西算”工程要求高度契合。運營商優化數據中心布局,將促進東西部比例平衡。以中國電信為例,其擁有794個數據中心,機架50萬個,從地理分布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陜川渝4個重點區域集中了近80%的機架,在北上廣深、南京和杭州集中了50%的機架。到“十四五”末,中國電信的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將在八大樞紐節點的相關區域占比達到85%,東西部比例由現在的7:3調整至6:4。
未來,運營商將憑借新型直連通道,進一步提升經濟熱點區域互聯質量。據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電信正在提升國家樞紐節點核心集群所在區域的網絡級別,實現全國至核心集群的高效訪問;推動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在有效監管下,提高數據中心的跨網交換能力;根據東西部節點間的互補特點,架構優化和新技術引入協同,打造多條連接東西部數據中心節點的大帶寬、高質量、低時延的直連網絡通道;在樞紐節點內部構建高速互聯網絡,全面提升核心集群間、核心集群與城市數據中心之間的互聯質量。
“新型數據中心建設,還會帶動ICT企業包括機房設備、處理器、存儲設備、空調、巡檢的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升級,并逐步吸引大量投資,直接帶動建筑、建材、電器、電子等產業發展。”馬繼華表示。
“網絡強基”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
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已應用于45個國民經濟大類,涵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各個環節,產業規模邁過萬億元大關。
今年4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提出要打造“5G+工業互聯網”升級版,加快5G全連接工廠建設,推動5G由生產外圍環節向內部環節拓展;推動企業內網改造升級,完成5家5G內網或萬兆環網升級;加快企業外網建設,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發展。
作為“5G+工業互聯網”建設的主力軍,三大運營商在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中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以中國移動為例,已拓展超過1300個“5G+工業互聯網”項目,遍布全國近30個省份和地區,已落地800余家智慧工廠、170余家智慧礦山,兩大電網深度合作150余個智慧電力項目,18家A+級鋼鐵企業覆蓋13家,并累計為工信部“5G+工業互聯網”十大行業、20大工業場景貢獻60個標桿案例,從生產外圍環節逐步延伸至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質量檢測、故障運維、物流運輸、安全管理等核心環節。
由于5G工業專網和行業深度綁定,掌管著企業內部大量數據,因此要讓各行業內部運行環境和運維模式高度契合,工業專網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型企業集團跨地市多園區建網存在建設周期長、維護效率低、創新推廣慢等痛點。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聯通于近日發布了“5G多園區專網”,幫助國網山東電力、一汽集團等大型企業集團客戶實現跨地市多園區的“三個統一”。一是統一建設,通過集團的頂層設計,形成一體化的建網方案,將單個園區專網的配置基線化、腳本化,從而在多個園區實現快速部署和敏捷交付;二是統一維護;三是統一創新,基于5GC一朵云全程全網,可實現5G高精度定位、5G LAN等專網增值能力的“一地創新試點,全國復制推廣”。
工業互聯網提檔升級中,5G在帶寬、速率、時延、連接數和連接距離及移動性等方面已經具備了絕對優勢。然而在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不足仍值得關注。
為此,中國移動將升級5G工業專網。在網絡性能增強方面,將引入多天線增強、上行增強、定位增強等關鍵功能;在構建安全防護體系方面,通過完善工業SLA服務保障標準,確保工業生產核心數據不出園區,實現網絡安全威脅自發現和上下協同自防御;在行業平臺建設方面,加速智慧中臺的敏捷支撐和高效共享;在邏輯空間融通方面,將加快工業邊緣云節點建設,打造支持多種工業協議的行業“云終端”,實現算力精準高效供給。(記者 齊旭)
轉自:中國電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