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明朗前景廣闊 民辦高校紛紛加大辦學投入
2022/7/1 12:09:17 來源:證券日報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6月23日以來,全國多地進入高考分數查詢階段,隨之而來的就是考生填報志愿。對于民辦高校而言,一年中最繁忙的招生季即將于7月開啟。 在過去幾十年,民辦高校一直處于高教鄙視鏈6月23日以來,全國多地進入高考分數查詢階段,隨之而來的就是考生填報志愿。對于民辦高校而言,一年中最繁忙的招生季即將于7月開啟。
在過去幾十年,民辦高校一直處于高教鄙視鏈底端。“往往是高考落榜生,才會考慮民辦高校,因此招生難是行業普遍現象。”某高教行業上市公司證代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但隨著靈活的專業選擇、就業指導及政策支持,民辦高校逐漸受到社會認可。5月24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高職院校響應國家號召,3年累計擴招413.3萬人。
民辦高校加大辦學投入
近一個月來,主要集中在港股上市的民辦高校行業(按申銀萬國分類為學歷教育)公司相繼發布了1HFY22的業績報告(1HFY22指的2022財年上半年,即2021年9月1日-2022年2月28日)。
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7家港股民辦高教上市公司在2022財年上半年共實現歸母凈利潤29.53億元,同比下滑14.4%。
具體來看,教育集團之間業績表現分化明顯,中教控股、新高教集團等行業龍頭業績亮眼,而宇華教育、中國科培、光正教育等企業凈利潤明顯滑坡。綜合來看,業績下滑的原因主要是成本上升及業務調整。
以宇華教育為例,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12.04億元,同比增長4.8%;實現歸母凈利潤為5.42億元,同比下降36.1%;經調整公司歸母凈利潤5.76億元,同比下降7.3%;毛利率下降至58.4%(-1110bps)。如按照上年同期,公司未剔除1-9年級的業績公告對比,公司收入同比下降12%,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7%。
上海證券研報指出,2022財年上半年宇華教育利潤下滑,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大了對于師資團隊、校園設施及教學的投入,導致公司毛利率出現大幅度下滑。
“過去一年,民辦高校紛紛加大辦學投入。主要原因是民辦職業教育的政策支持更明朗化,比如,去年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落地,從法律層面消除了民辦高校板塊關于交易、并購、協議控制等方面的政策性風險;而今年新《職業教育法》施行,首次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上述上市公司證代表示,這樣的背景下,民辦高校、中高職院校可以更明確的進行收購、擴大專業、擴招老師的相關動作。
內生外延同步發展
中信證券分析師馮重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辦高校的業績支撐主要依靠兩個方面,一是招生學額,即高考招生人數;二是學費收入。因此,大部分民辦高校的業績是相對穩健的。
對于教育集團而言,提高業績的途徑,通常是提高學費或增加學額。學費方面,民辦高校實行市場化定價,各校通常根據市場情況采用每2年到3年提升學費的方式自主定價,整體平均學費增速約在5%至8%的區間。
學額方面,教育集團通常采取內生、外延兩種模式同步擴張。
以“三本之王”中教控股為例。內生層面,6月6日,中教控股發布公告稱,集團所有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校的2022/2023學年專升本招生學額均獲得大幅增長,增長比例介于19%至180%之間。總體來看,其2022/2023學年專升本招生學額為24555人,同比增長70.1%;外延并購也是馬不停蹄,2018年至2021年,集團累計完成10余所院校并購。集團并購團隊自上市起,已審視逾500個潛在并購目標。
國盛證券表示,從資產負債角度來看,民辦高校作為重資本投入行業,主要是通過并購方式進行業務拓展的。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截至2022年5月31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13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759所,含本科院校1270所、高職(專科)院校1489所;成人高等學校254所。較目前港股民辦高教公司的旗下學校數量,并購空間仍然比較充足。
轉自:證券日報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