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職業加速落地 開辟就業新空間
2022/7/3 8:51:46 來源:經濟參考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碳匯計量評估師、民宿管家……近日,人社部公布了18個新職業信息。至此,我國已有4批共56個新職業落地。新職業涌現的背后,是新業態的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碳匯計量評估師、民宿管家……近日,人社部公布了18個新職業信息。至此,我國已有4批共56個新職業落地。新職業涌現的背后,是新業態的蓬勃發展,以及新需求的不斷增加。乘“風”而來的這些新職業,正在開辟就業新空間。
新職業前景如何?怎樣擁抱新變化、抓住新機遇?《經濟參考報》記者帶你走近新職業。
1999年出生的向佳玥曾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產品設計專業。大學畢業時,她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投身職場,而是開啟了全職經營民宿的生涯,雖然有疫情影響,但畢業當年她的年收入已超過30萬元。目前,向佳玥已經在長沙經營了將近30套風格各異的民宿。
與向佳玥類似,“00”后胡曉宇就讀于西安工程大學環境設計專業。他的家在秦嶺腳下的一個小村子。大二的時候,他利用業余時間,將自己家的獨棟小院進行了裝修,開放給游客入住,每年的收入足以支撐起上大學的開銷。今年五一前后,胡曉宇利用專業知識,又把自己家的十畝地設計成了露營地,打造出了6個露營民宿。很多村民也受他影響,開始經營起了民宿和露營地。
美團民宿數據顯示,疫情之下,從業者數量保持著穩定增長,且能拉動裝修、設計、保潔、管理等上下游產業鏈相關就業。2022年,“00”后民宿管家數量增長了75%。
新職業源于新需求。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第四批18個新職業具有幾大特點——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催生的數字職業;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目標要求下涌現的綠色職業;在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孕育的新職業。其中,為滿足廣大旅游消費者個性需求的民宿行業蓬勃發展,短短幾年便實現由“0”到“百萬”級規模跨越的“民宿管家”得以設立為職業。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與此同時,新的需求不斷出現,也在不斷創造新的供給。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老人數量約1.67億,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高達4000萬。人口結構老齡化也催生了“老人陪診員”這一新職業。
今年39歲的白曉榮在一家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從事就醫陪診等工作。近兩年,白曉榮發現陪診市場需求明顯增多,尤其是接入互聯網后,陪診需求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去年我們公司入駐美團后,陪診等服務訂單量增加了25%左右。”白曉榮坦言,市場環境的變化,對陪診、養老服務行業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們不斷學習。
據零售平臺美團數據,2021年,“老人助浴”等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達808%,“老人助浴”訂單量同比增長1450%;2022年第一季度,“老人陪診”等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達424%,訂單量同比增長95%,相關商戶數量同比增長達117%。
值得一提的是,新職業成為就業市場的重要增量。比如,近年來,由于外賣需求激增,網約配送員這一新職業群體迅速壯大。網約駕駛員、網絡主播等也成為不少人的就業新選擇。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年在線新經濟背景下的新職業與新就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國家政策設計方面,職業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獲得提升,新職業將成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升低收入群體收入重要渠道。
“為廣大高校畢業生提供了新選擇和新賽道”“由于其靈活性,盤活了一些原本不受重視的勞動力資源”“正在成為穩就業‘蓄水池’”……在業內看來,源源不斷涌現的新職業開辟穩就業、促就業的新空間。
另一方面,新職業的出現是勞動力轉型的標志,也有助于推動實現高質量就業、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顯示,新職業人才需求規模龐大,預計到2025年,人工智能人才需求近500萬、物聯網安裝調試員需求近500萬、電子競技員需求近200萬、數字化管理師人才缺口近千萬。
由于“含金量”高、前景廣闊,新職業正在成為新選擇、新賽道。相關報告顯示,96%以上的職場人士希望學習新職業。其中,提升職業發展空間、掌握新技能、為未來做準備成為職場人士學習新職業的主要原因;90%以上的企業組織希望通過新職業培訓,提升員工成長空間,給企業注入新動力。對此,你做好準備了嗎?(記者 班娟娟)
轉自:經濟參考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