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琦集團、弘琦驛站揚帆起航
2022/7/4 20:08:36 來源:財訊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22年6月30日無錫嘉琦科技集團弘琦驛站旗艦店隆重開業。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界代表、人民群眾共300多人參加了隆重的慶典儀式。弘琦驛站首家店的開業。2022年6月30日無錫嘉琦科技集團弘琦驛站旗艦店隆重開業。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界代表、人民群眾共300多人參加了隆重的慶典儀式。弘琦驛站首家店的開業。
民政部中辰養老事業發展中心、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華信集團等80多個單位與個人送來了祝賀花籃。華信集團華信五盾北京公司總裁秦廣澤,中創資本董事長劉東錦、周鴻祎360公司—3721創立者核心團隊成員劉相臣、江南大學食品科學博士、民進無錫市委委員、無錫市政協委員趙曉聯,嘉琦集團董事長曹卉、總裁張新華,聯合發起人王鳳霞、事業部總經理查君慧、青創聯組委會核心成員,共同參加了慶典儀式,并為弘琦驛站開業剪彩。嘉賓們詳細了解了弘琦驛站的定位、功能、商業模式及運營管理機制。非常欽佩項目聯合發起人張新華總裁的初心動念、戰略規劃、市場布局及團隊建設。紛紛表示愿意以央企資源、社會資本、技術實力、專家團隊等與弘琦驛站展開全方位的合作,為弘琦驛站HQ數字積分早日上線,成為中國數字積分第一股而努力!
小編了解到這是張新華總裁第一次創業2010年成立淄博凈美環保公司,以低碳節能環保產品和技術推廣的青年創業平臺,創業期間榮獲淄博市十大杰出青年,任淄博市創業青年俱樂部秘書長,淄博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創辦企業獲得淄博市委劉慧晏書記、周清利兩屆市委書記和國家人力資源部副部長楊志明部長的考察。創業案例在清華大學創業訓練營作為40個經典案例之一向全國推廣。
張新華總裁工作經歷:
1992年—1998年濱州市小學任人民教師,獲得優秀教師資格。
1999年—2004年在北京金碩旅游用品廠任車間主任,采購經理,副廠長。
2004年—2008年在北京華納妮詩床上用品廠擔任廠長,把華納妮詩打造成北京市床上用品十大品牌。
張新華總裁社會職務:
民政部中辰養老事業發展服務中心副理事長
中國自由貿易區創新發展研究聯盟副秘書長
北京神箭航天特種醫學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
廉政法治理論研究(廣東)院副主任
中國保健協會惠普健康公益分會常務副會長
北京中辰慈善基金會副會長。
張新華總裁再次以責任啟航,嘉琦集團“弘琦驛站”創辦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發表的幸福十談和國家“十四五”規劃剛要為理論基礎,以落地弘琦驛站為有效抓手,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戰略發展目標。開展幸福社區服務陣地建設和普惠美好幸福家庭服務,給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弘琦驛站是無錫市政府高品質生活進社區工程、便民一刻鐘工程。立足社區開展公益公共服務與便民商業服務。以服務為本、公益先行、商業保障、文化傳承的十六字發展方針,為社區創造空間共構、設施共建、環境共管、文化共生、幸福共享的美好生活。弘琦驛站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是老百姓的美好家園,幸福源泉。為打造健康、文明、和諧、誠信、智慧社區而不懈努力,立志成為一個健康中國,幸福生活,社區服務的綜合領導品牌。
弘琦驛站運用數字經濟的創新模式,用數據與積分為項目與產品做金融賦能,并實現流通、增值與交易,為消費者創造數據價值。實現了無錫市五十家數字經濟落地消費場景之一,成為國家數字積分的踐行者。
“弘琦驛站”將高舉普惠旗幟,以感恩為統領、以分享為動力、以幸福為目標、堅持一手抓普惠公益、一手抓事業發展。積極探索普惠公益和事業發展相融合,走出一條公益事業產業化、發展運作市場化的新道路,讓公益事業通過產業化得以體現,通過市場商業化得以持續,通過標準化得以提質量。集團將牽頭更多的企業更好更全面的履行和擔當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