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整治“組合拳”幫農牧民工解決“憂酬煩薪”
2022/7/8 13:47:10 來源:內蒙古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這2萬多元工資,如果不是政府出面,真不知何時才能拿到。”來自烏蘭察布的劉元,談起西烏旗人社部門幫其討回“血汗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這是我區根治欠薪工作的一個縮影。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全面排查風險隱患、深入工地聯合督查、現場處理案件……年初,我區就吹響2022年根治欠薪專項行動號角,“組合拳”貫穿全年、覆蓋工程建設所有環節。
“這2萬多元工資,如果不是政府出面,真不知何時才能拿到。”來自烏蘭察布的劉元,談起西烏旗人社部門幫其討回“血汗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這是我區根治欠薪工作的一個縮影。
為實現根治欠薪目標,自治區黨委、政府高位推動,主要領導多次聽取工作情況報告并作出明確指示,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部署會、工作調度會,定期組織開展督查檢查考核,先后出臺系列政策文件明確政府、行業、企業責任,織密織牢了農牧民工工資支付“保障網”。
站定、看攝像頭,驗證通過,閘機打開。在呼和浩特一家工地,農民工張軍“刷臉”進門施工。他的出勤記錄,將實時上傳至建筑領域實名制管理平臺。
“工資每月都能打到銀行卡上,就算欠錢也不怕,工地牌子上有政府工作人員的電話和投訴二維碼,可以第一時間維權。”張軍滿臉欣慰地說。
我區始終堅持防欠為先,緊盯源頭治理,全面落實工程款支付擔保制度,嚴格工程款結算,對沒有資金來源和制定融資平衡方案的政府投資項目不予立項審批,確保財政資金及時撥付到位。同時,不斷推進用工實名制管理、工資專用賬戶、總包代發等制度落實,實時監控預警,有效消除了欠薪隱患。
暢通投訴渠道,是我區確保動態監管及時有效的另一“法寶”。為了讓農牧民工“投訴有門、維權有路”,各地施工現場設立“維權告示牌”,公布人社、住建等網格人員電話。人社部門不斷提高窗口工作水平,強化12333熱線咨詢服務,開通線上手機APP、手機掃碼等欠薪投訴舉報渠道,“多點受理、一網通辦”。同時,通過官方網站、主流媒體等將投訴舉報渠道“廣而告之”,“欠薪找我、接訴即辦”宣傳海報在主要公共場所相繼“亮相”,形成“暢通渠道+宣傳渠道”的閉環。
在案件辦理方面,我區始終堅持“快”的節奏、“細”的要求、“嚴”的特點、“實”的效果。人社部門實行“1+5+15+15”的辦理規則,自治區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平臺線索核實處理周期較以往縮短近60個工作日。截至目前,各類渠道案件線索均得到及時有效地查處。此外,人社部門還分4個批次對欠薪線索辦結情況進行抽查回訪,切實提高辦案質效。
此外,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各部門齊抓共管,根治欠薪工作形成合力。今年以來,全區各級人社、住建、發改、公安、財政、工會等部門多次組成檢查組,對全區所有在建工程項目開展包括施工許可、總承包合同、實名制管理等制度落實情況的聯合檢查。
“這些工程用工量大,我們抓住這個關鍵領域,進行重點檢查和精準核實,避免冬天完工時拖欠工資。”通遼市住建局建筑市場監管科科長孫立發在檢查時說。
在專項整治行動中,全區各地采取包片包項目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加強日常監管,發現欠薪隱患或苗頭問題,第一時間介入處置。
同時,我區又組織開展了制度落實情況專項督查檢查以及考核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回訪工作,推進專項整治行動取得實效。目前,各項主要制度覆蓋全區所有在建工程項目和全部支付環節。(記者 梅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