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上“風口” 邊境旅游業亟須轉型發展
2022/10/19 9:09:12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北方的大草原,異域的文化風情,熱情的當地居民,這趟邊境之旅非常值得�!眹鴳c假期從額爾古納市黑山頭口岸游玩歸來的李女士希望,下一個元旦假期還能到南方邊境城市體驗一下不一樣的“北方的大草原,異域的文化風情,熱情的當地居民,這趟邊境之旅非常值得�!眹鴳c假期從額爾古納市黑山頭口岸游玩歸來的李女士希望,下一個元旦假期還能到南方邊境城市體驗一下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不過,李女士稍感遺憾的是,“當地的旅游基礎設施比較落后,信息也比較閉塞,缺乏一些必要的設施設備,尤其需要增加星級酒店的數量和提升酒店的服務質量。”邊境城市的旅游綜合服務能力亟待加強。
今年國慶假期,受疫情多點散發影響,周邊游需求仍是主流,但出于安全考慮,一些小眾目的地頗受旅游者青睞,尤其是在出境游受限的情況下,在國內邊境城市游歷一番便成為一種優選。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邊境旅游城市作為體驗邊境情境、異域風情的主要目的地吸引著大量的國內外游客,邊境旅游逐漸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旅游形式,但我國許多邊境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旅游相關配套設施、景區相關設施的規劃與建設亟待加強。
邊境旅游需求日漸增加長期以來,邊境游在旅游市場中占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盡管這些邊境城市不是傳統熱門的旅游地,卻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人文歷史,人們不用踏出國門,也能體驗到接壤國家的異域風情。比如,位于中朝邊境的琿春市的“一眼望三國”景點就是游客頻頻打卡的旅游目的地,地處中俄蒙三國交界、被譽為“東亞之窗”的滿洲里,如今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
新疆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梁增賢告訴本報記者,我國的邊境線很長,周邊國家眾多,自然和文化景觀各異,而我國許多邊境城市又是非常著名的旅游城市。因此,我國邊境旅游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市場初具規模。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邊境旅游面臨著管理體制機制滯后、總體手續繁瑣、靈活度不高以及無法適配旅游市場發展需求等難題,同時各邊境省份可開展的邊境旅游項目有限,導致邊境旅游業發展不充分。
在國慶節前夕,文旅部、外交部、公安部、海關總署和移民局研究起草了《邊境旅游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鼓勵邊境地區打造具有特色的邊境旅游目的地,為行業送來了“暖風”。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副教授王金偉認為,征求意見稿意味著,邊境旅游限制的放寬,表明了國家對于邊境游的支持。因此,游客感受異域風土人情的需求將得到釋放,邊境游的需求自然會與日俱增。未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毗鄰國家的友好合作,邊境旅游的開發與管理也將上升一個臺階,促進邊境旅游的提質升級是必然之舉。
加快邊境城市旅游業轉型發展
隨著邊境旅游越來越受歡迎,邊境城市的旅游業亟待轉型發展。
“改變邊境旅游產品較為陳舊、基礎服務設施較為落后現狀,完善旅游產業體系,需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傳統要素及‘商養學閑情奇’等新型旅游要素,以產業化發展為方向、以品牌打造和業態創新為重點,開發新產品,構筑現代旅游產業體系�!痹颇县斀洿髮W旅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明慶忠向本報記者表示。
梁增賢告訴本報記者,邊境城市旅游業轉型發展要從兩個層面著手:一是邊境城市經濟社會轉型要從過去的“邊境”“邊疆”做成“通道”“樞紐”,發展邊境貿易、跨境貿易、跨境運輸物流、跨境旅游等經濟產業。邊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上去了,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市場就起來了,轉型發展就有了基礎。二是要從“邊境游”向“跨境游”,從注重“出境游”到發展“出境游”和“入境游”并舉,從單純的觀光游、打卡游、購物游,向注重綜合消費和深度體驗的度假游、康養游、文化游轉變,從根本上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增加消費,吸引境外旅游者,注重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寧夏大學前沿交叉學院執行院長王磊告訴本報記者,邊境城市發展旅游業應突出邊境文化特色、異域特點。首先,塑造城市IP,兼具地方性、民族性和異國風情。其次,挖掘異質性文化內涵,通過建筑景觀風貌、主題街區、特色美食、文創產品等彰顯。第三,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高質量的景區、度假區不可或缺。(李曉紅)
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新型顯示:跨越趕超 十年輝煌
- 下一篇:“經濟回穩向好態勢必將進一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