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與“機器人+”戰略不期而至
2023/3/21 18:36:19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日,國金證券2023年度春季策略會機械分論壇在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召開,中國機器人峰會創始秘書長、南京理工大學北方研究院院長助理張歡喜應邀出席,并以“新十年、新征程-‘機器人+’市場研究”為題做主旨報告。近日,國金證券2023年度春季策略會機械分論壇在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召開,中國機器人峰會創始秘書長、南京理工大學北方研究院院長助理張歡喜應邀出席,并以“新十年、新征程---‘機器人+’市場研究”為題做主旨報告。
作為一名在機器人行業從業近二十年的資深從業者,張歡喜針對政府近期發布的《“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進行了詳細解讀,并發表了他對未來幾年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分析和預判。
2023年新年伊始,電影《流浪地球2》和聊天機器人ChatGPT再次把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概念打滿了新一輪高潮。在《流浪地球2》中,機器人“家族”多款應用齊上陣。無論是“傲鯊智能”提供的多款外骨骼機器人,由宇航員穿著它輕松自如地搬運重物,還是由“優艾智合”提供的AGV+協作機器人的混合自主操作機器人,這些五花八門的機器人,都采用真實場景拍攝,而這些早已在我們的現實生產和生活中被落地應用。ChatGPT聊天機器人帶著升級“裝備”再次橫空出世,一經出現便迅速火遍全球,一時間對于人工智能的興奮、希望、擔憂等情緒同時伴隨而生。
優艾智合混合機器人 傲鯊智能外骨骼機器人
中國機器人化的速度已進入快車道!
張歡喜提到,十年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每萬人僅為25臺,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了每萬人322臺。工業機器人產量中國占比連年增長,連續十年成為最大消費國。如此高的增速,預示著中國機器人化的速度已進入快車道。目前,中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制造業員工所擁有的機器人數)位列世界第五,僅次于韓國、新加坡、日本和德國。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36.6萬臺比2015年增長了10倍,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張歡喜認為,從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第一,2014年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關于“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的重要講話至2022年是一輪十年發展周期。從2023年工信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起,標志著中國機器人行業又開始了一輪“新十年”的發展周期。
未來十年,“機器人+”方案將帶來機器人產業更大的提振
《“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中明確寫明,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方案》還聚焦包括制造業、農業、建筑等十大應用重點領域,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建設一批應用體驗中心和試驗驗證中心。
張歡喜表示,從文件上看,《方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可見國家對提振機器人產業應用范圍涉及之廣、力度之大,明確聚焦10大應用領域,推動縱深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
從上一個十年周期經驗看,從中央把機器人明確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定位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從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到《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等,國家各部委密集出臺了數十項大力扶持機器人產業的國家級政策,同時各級地方政府也紛紛將機器人應用推廣作為科技創新、行業規劃、產業政策重點方向,統籌政策、資金、資源予以支持,加大對機器人創新應用的投入力度。
我們有理由相信,2023年1月19日機器人“新十年、新征程”的前進號角已經吹響,中國機器人產業必將迎來更大的提振措施,助力其更快速地推廣應用和發展,迎來新十年的春天。
此次《“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中,將未來政策對標制造業等十大應用重點領域,并將其分為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兩大類。這是首次以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來劃分機器人應用分類的。原來都是按照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應用方向上來劃分的。張歡喜認為,這樣的分類是進過深思熟慮的分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目標和首要任務”,這是把機器人產業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重要性和高度。它將承擔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任,同時也將接力和承擔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力。
“關注社會民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黨的領導目標指向”。張歡喜認為,《方案》中確定的十大應用行業是經過了廣泛的調研和深入的討論推敲,圍繞滿足我國機器人產品性能提升需求,選擇行業應用基礎比較好、市場需求比較旺盛的行業為重點。而制定《方案》戰略考量是以“機器人+”十大應用行業為突破口,創建“機器人+行業應用”到“機器人賦能行業”的戰略性提升,希望以市場應用為牽引,以協同性創新為驅動,以機器人在行業的深度應用,加快應用行業的智能化進程,帶動應用行業的智能化轉型,以機器人在行業的廣度應用,加速應用行業的系統性變革,推動應用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在智能制造的發展中,機器人不僅僅是基礎裝備,更是實現智能制造的主力軍。未來有更多制造業企業的單元、車間、工廠的制造成型,加工組裝,主要是由機器人和機器人化的智能裝備來完成。最終將通過制造過程中無處不在的機器人,無處不在的機器人化智能裝備,實現無處不在的智能制造。
“機器人+”應用創新實踐將掀起行業和區域創新浪潮
張歡喜認為,此次《方案》在增強“機器人+”應用基礎支撐能力方面,首次提出建設“機器人+”應用體驗和試驗驗證中心、開展行業和區域“機器人+”應用創新實踐和搭建“機器人+”應用供需對接平臺,這些舉措不僅可以加大應用數據積累,提升機器人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易用性等水平,開展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優勢互補的供需對接活動,提升機器人技術的應用深度和廣度,開展協同創新活躍、應用成效顯著、推廣價值較高的“機器人+”應用創新實踐。
說到此,張歡喜舉了一個例子:新昌模式。新昌縣位于浙江東部山區,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是典型的資源要素十分匱乏的山區小縣,普遍以中小企業為主。幾年前,新昌市在全市整體試點推廣的數字化智能制造系統改造項目。采用企業智能制造技改總包模式,中小企業只需要投入數萬元(扣除政府和供應商補貼),便可以讓傳統制造設備得到數字化升級,從而提升了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和節約人才成本等。形成以“企業數字化制造、行業平臺化服務”為特色內涵的智能制造“新昌模式”。目前“新昌模式”正在向浙江更多縣域、更多行業進行復制和推廣。浙江已在18個縣市推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試點,并從一兩個行業入手,找準對每個縣(市、區)影響較大的塊狀制造經濟行業,然后選出一至幾家企業進行試點,集中推廣中小企業智能制造“新昌模式”。張歡喜相信,隨著《方案》的出臺,會有越來越多的行業和區域加入到“機器人+”的應用創新實踐中來,為數字化智能制造模式探索更多新模式、新方案。
在本次兩會上,幾位機器人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從不同的角度為“機器人+”應用行動發展建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沈陽新松總裁張進提出“要努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做好中國自己的機器人”;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建議:“建設高端裝備技能人才培養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拓寬職業培訓通道,整合校企資源等”;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許禮進則明確指出“國產機器人產業大而不強”,他提議推進國產機器人在一些高端領域的推廣和示點力度,并且構建新型舉國科技攻關技術創新體系,打造機器人產業發展命運共同體。
演講尾聲,張歡喜用一句預言當做結束語:下一個“新十年、新征程”,機器人產業必將迎來新一輪更加輝煌的周期增長!
附件:機器人+10大應用重點領域的龍頭企業推介
制造業
農業
建筑業
能源
商貿物流
醫療健康
養老服務
教育
商業社區服務
安全應急和極限環境應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