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產業融合成煤化工發展關鍵詞
2023/4/2 11:10:23 來源:中國化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現代煤化工產業在取得較大進展的同時,仍面臨著來自技術、資源、環境和市場等多方面制約因素。“要促進煤化工與石油化工、新能源、鹽化工、新材料等產業的融合協同,引導煤化工產業高端現代煤化工產業在取得較大進展的同時,仍面臨著來自技術、資源、環境和市場等多方面制約因素。“要促進煤化工與石油化工、新能源、鹽化工、新材料等產業的融合協同,引導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3月23日,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召開的2023年煤化工產業融合發展大會暨荊州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業內專家聚焦煤化工多產業融合提出破題之策。
“經過長期攻關,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在科技裝備、工程設計、建設運營和產業示范等多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石化聯合會副會長李彬介紹了2022年現代煤化工產業的運行情況。據石化聯合會煤化工專委會統計,2022年我國煤制油產量732.8萬噸,較上年增長7.8%;煤制天然氣產量61.6億立方米,較上年增長38.4%;煤(甲醇)制烯烴產量1655.7萬噸,較上年增長5.1%;煤制乙二醇產量405.6萬噸,較上年增長25.5%。
“雖然國內現代煤化工產業取得較大進展,但產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制約因素,比如技術短板、體制障礙、市場風險以及資源環境壓力等。面對這些問題,現代煤化工產業要按照循環經濟理念,采取煤化電熱一體化、多聯產方式,與煤炭開采、氮肥、鹽湖資源開發、化纖、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產業融合發展,減輕煤炭利用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資源轉化效率和產業競爭力。”李彬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分享了煤化工與石油化工、新能源等產業融合的路徑。他指出,我國的石油化工存在資源稟賦“量不足、重質化”和加工結構“煉有余、化不足”的缺陷,而現代煤化工生產燃料和烯烴等大宗化學品,同時含氧化合物也最適合煤化工來生產,煤化工可以在資源和產品上與石油化工互補協調。甲醇、石腦油耦合制烯烴就是很具代表性的路線。它將煤化工平臺產品甲醇與石化基礎原料石腦油融合,將強吸熱反應與強放熱反應耦合,使石腦油利用率提高10%,甲烷產率控制在4%以下,能耗降低1/3~1/2。“這一工藝很快就要工業化。”劉中民院士透露。
“煤化工與新能源融合具有很好的減碳效應,比如綠氫與煤制烯烴的融合。該方案以電解水制綠氫部分替代煤炭生產烯烴,可以促進煤化工產業CO?零排放,甚至負排放。”劉中民院士說。據記者了解,這一方案已經在寶豐能源煤化工與綠氫耦合項目得到展現。“該項目在原料煤消耗不變的情況下,烯烴年產能從260萬噸提升到300萬噸,空分裝置也從‘6用1備’變為‘5用2備’。”劉中民院士說。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李志堅也特別強調了多能互補對煤化工產業的減碳效應。但他同時提醒,煤化工與新能源融合時,還要關注新能源的生產成本,及其供應的不穩定性與煤化工連續生產之間的矛盾。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作為中部地區重要煤炭儲配基地的荊州正在聚焦產業融合做文章。荊州市化工產業發展將圍繞煤炭深加工產業和特色鹽化工產業兩條基礎主線,石油化工產業和磷化工產業兼收并蓄、融合發展,積極打造“煤化、鹽化、石化、磷化”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李曉巖)
轉自:中國化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東北地區規劃建設世界級冰雪旅游度假地
- 下一篇:利好政策頻出 電化學儲能產業化提速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