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氫協同發展 氫能產業駛入新賽道
2023/9/17 12:09:29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廣泛應用的二次能源,是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中的重要能源之一,對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實現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氫能產量及消費量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廣泛應用的二次能源,是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中的重要能源之一,對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實現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氫能產量及消費量近年均呈現上升趨勢,氫能的發展得到各類企業的廣泛關注。9月7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氫能分會成立大會暨氫能行業發展交流會在京舉辦,就氫能產業現狀及問題展開交流討論。
政策支撐 推動氫能快速發展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在世界各國普遍凝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下,氫能逐步成為全球新的戰略競爭焦點,成為世界各國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方向、推動能源生產消費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我國對氫能行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從國家政府到多個省份、地市都制定發布了促進氫能發展的相關政策制度。
國際氫能理事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滿足全球18%的終端用能需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億噸。近年來,全世界大約80個國家提出了氫能的發展規劃,主要經濟體紛紛將氫能作為脫碳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綠色經濟復蘇的新引擎。美國、歐盟都從政策制定加大投入,加強布局入手,持續推動氫能技術的研發和規模化的應用。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在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國務院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要加快氫能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2021-2035年)》,對氫能的定位作出了進一步的明確。《“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等文件,也都把推動氫能發展列為重要內容。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表示,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作為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全國電力行業企事業單位聯合組織,一直密切關心關注支持氫能的發展,為助力氫氣與電力系統的協同發展,共同構建氫氣電力系統決定成立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氫能分會。旨在為行業企業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匯集行業資源和力量,促進氫能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楊昆表示,在工作方面,要強化政治引領,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角度,推進氫能的發展;要強化創新支撐,圍繞氫能產業鏈,積極助力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及示范應用;要強化服務質量,積極建言獻策,為政府決策當好參謀助手;要強化專業能力,提升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服務能力;要強化跨領域合作,協同相關行業力量,發揮互補優勢、推動資源共享、深化合作共贏;要強化規范運作,按照中電聯統一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依法合規開展工作。
成果涌現 產業發展駛入新賽道
能源綠色發展關乎人類未來,加快氫能產業發展是推動我國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重大舉措之一。
“受政策牽引和市場驅動影響,我國氫能產業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發展駛入新賽道。”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長劉亞芳表示。
新供給方面,可再生能源制氫繼續快速增長,據統計,截至2023年7月底,我國已規劃和建設超過420個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清潔低碳氫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
新技術方面,堿性電解槽產能位居全球第一,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技術快速突破,建成加氫站超過380座,位居全球第一。35兆帕智能快速加氫機和70兆帕加氫站技術逐步突破,200千瓦以上燃料電池電堆正在逐步投向市場。
新應用方面,燃料電池、重卡、叉車、機車在港口礦山、軌道交通等多場景實現應用,氫儲能、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綠氫煉化等領域應用正在加速釋放。
新機制方面。部分省市積極出臺政策,支持在非化工園區內建設可再生能源制氫和制氫加氫一體化項目。制氫加氫一體站在多地投入運行,通過大幅壓縮空氣運輸距離,有效降低用氫終端價格。
劉亞芳表示,近年來,國家能源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推動關鍵技術裝備攻關,探索多場景高效利用等方式,積極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準確把握氫能在能源革命中的戰略定位,清醒認識氫能產業當前所處的歷史階段,積極開展氫能領域國際合作。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氫能發展全球矚目的大背景下,中電聯氫能分會的成立恰逢其時、意義深遠。”劉亞芳表示。
協同發展 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氫能作為清潔綠色的二次能源,通過與電力協同發展能夠為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和完善提供有效支撐。
楊昆表示,隨著能源革命和能源轉型的深入推進,我國氫能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各地共發布氫能政策370余項,累計建成運營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42個,建成并運營加氫站數量380多座,新增加氫站再用加氫站以及加氫站的總數都世界第一。在氫能儲運方面,以20兆帕氣態高壓儲氫和高壓管束拖車運輸為主,液氫和管網相關試點也開始推進。在氫能燃料電子方面,針對催化劑質子交換膜等關鍵材料,關鍵部件已具備較強的系統自主開發能力,部分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楊昆表示,預計到2025年,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約17億千瓦,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2億千瓦左右。到2060年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有望達到70億千瓦,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60億千瓦。在新型電力系統長周期調節的過程中,氫能具有可大規模長周期存儲的特點,可以充分發揮調節作用。通過風光儲輸一體化發展,評議氫能源發電的階級性、波動性,有效地促進氫能源規模化、消納和電網的平穩運行,實現氫電互補,發揮兩者氫電協同的效能。
“隨著核心技術的不斷取得突破,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氫能有望成為能源領域的新引擎,新動能和新增長點。”楊昆表示。(記者 曹雅麗)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