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燃機上半年小幅增長 企業發力綠色脫碳
2024/8/20 8:51:45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時至半年,內燃機行業數據出爐,總體來看呈小幅增長趨勢。根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最新數據,2024年6月,我國內燃機銷售393.1萬臺,環比增長6.23%,同比增長1.74%;時至半年,內燃機行業數據出爐,總體來看呈小幅增長趨勢。根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最新數據,2024年6月,我國內燃機銷售393.1萬臺,環比增長6.23%,同比增長1.74%;上半年累計銷量2253.29萬臺,同比增長4.36%。
內燃機協會數據分析專家認為,6月內燃機市場的表現相對平穩,環比、同比實現雙增長,但是增速都不大,累計銷量同比增速繼續出現下滑。出口數據也隨之增長,據海關總署數據整理,前6月內燃機行業進出口總額160.67億美元,同比增長2.44%。
上市企業半年報有喜有憂
濰柴動力上半年業績表現出色,玉柴、蘇常柴、云內動力等表現不盡如人意。
最新內燃機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商用車用內燃機市場6月銷量環比下降4.74%,同比下降7.67%,上半年累計銷量同比增長4.26%。
工程機械、農業、船舶、發電及園林等其他細分市場對內燃機的需求則整體呈現下滑趨勢。例如工程機械用內燃機銷量6月環比下降2.73%,同比下降0.29%,上半年累計銷量同比下降5.12%。
在多缸柴油機領域,濰柴、玉柴、云內等品牌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其中濰柴以18.61%的市場份額領先。
2024年上半年,濰柴動力的業績表現非常出色,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4.6億元至62.4億元,同比增長40%至60%。
其他幾家內燃機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則不盡如人意。蘇常柴A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在4500萬元至5500萬元之間,同比下降58.31%至65.89%。
昆明云內動力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1-6月歸屬凈利潤虧損在8000萬元至1.1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虧損約1.76億元相比,虧損有所減少。
玉柴國際2024年上半年業績表現有所下滑,營收為8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2.2%;發動機總銷量為180911臺,較去年同期的285342臺下降36.6%。
內燃機行業相關專家認為,企業業績出現下滑,最主要原因在于汽車等服務領域所在市場需求的減少。我國內燃機市場需求主要來源于汽車工業,占總銷量的81%,但受到新能源汽車行業興起和全球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燃油車產量整體逐步下滑,摩托車行業增速也出現收窄跡象。
多方發力成就濰柴盈利優勢
排頭兵企業積極推動業務和產品結構優化,強化落實降本增效措施,濰柴業績實現同比大幅增長。
面對內燃機市場的下行趨勢,下半年以及未來提升企業利潤率的機遇在哪里?從盈利能力較好的濰柴來看,公司積極推動業務和產品結構優化,強化落實降本增效措施,盈利能力顯著增強,業績實現同比大幅增長。濰柴的做法也值得同行企業借鑒。
濰柴動力6月27日在調研活動中表示,據中汽協數據,2024年1-5月重卡行業累計銷售約43.3萬輛,同比增長8%。在老舊車輛加速淘汰、國內經濟發展等積極政策影響下,國內市場需求有望提振;受益于東南亞等地區重卡需求旺盛等因素,行業出口有望維持高位水平,預計2024年全年重卡行業將實現同比穩定增長。而濰柴動力在此領域已經深耕了25年,市場份額超過60%,自然成了這波需求爆發的最大贏家。
濰柴動力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還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和支持。比如天然氣重卡市場的持續火熱,讓濰柴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市場專家甚至預測,由于油氣的價格差和加氣設施的逐步完善,天然氣重卡的市場滲透率還會繼續提升。
在多個業態的協同發展方面,濰柴動力也有著清晰的布局。從動力系統到商用車,再到農業裝備和智慧物流,濰柴動力正通過這些多元化的業務板塊,相互支撐,共同進步。這種戰略的多元化布局,不僅穩固了公司的市場地位,也為其帶來了更為穩定和可持續的收益來源。
在全球市場上,濰柴動力也并沒有滿足于現狀。他們通過不斷技術創新和品牌推廣,成功打入了中南美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并且有望在更多的國際市場上取得突破,這將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內燃機產業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但同時也面臨著向低碳與碳中和目標推進的挑戰。內燃機技術正朝著低碳化、電氣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產業生態。
重點企業加快新能源產品開發
云內動力升級產品線,向市場投放了混合動力、增程式等新能源產品,玉柴的甲醇發動機競爭力加強。
據了解,云內動力業績本期虧損原因也比較具有代表性,公司方面表示,其發動機產品在同行業中屬于中高端產品,發動機零部件成本較高,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導致發動機單臺毛利較低。公司的業績預虧金額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原因是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過技術改造升級、優化內部管理、調整產品結構等措施持續推進產品的提質降本工作,其發動機單臺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上升。同時企業不斷加大產品市場開拓,加快產品戰略轉型,向市場投放了混合動力、增程式、天然氣等新能源產品。
隨著國家對高端制造業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云內動力在積極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同時也投入大量資源用于研發,尤其是在柴油機領域,其產品如德威(DEV)系列已經成為高端市場的代表。公司不斷升級產品線,以適應更嚴格的排放標準,例如國六(相當于歐VI)系列動力產品D20、D25、D30等,這表明云內動力有能力保持技術領先,滿足市場需求。
同樣重視新能源產品發展的玉柴在2024北京國際商用車及零部件展覽會上,攜5款全新機型亮相,涵蓋重型+中型產品,包括YCK11柴油機、YCK09L柴油機、YCK08柴油機等等。其中,YCK11作為玉柴全新一代重型發動機,這款機型功率涵蓋410-460馬力,最大扭矩為2300牛米;得益于模塊化、集成化設計,以及鋁合金等材料的應用,該機型在輕量化方面表現突出,成為行業自重最輕的11L發動機。
玉柴高級副總裁鐘玉偉表示,天然氣發動機是玉柴重點研發的方向。雖然新能源化不等同于純電動化,但傳統內燃機企業仍要思考如何與電動化融合發展,利用機電一體化提升內燃機的效率和可靠性。目前,玉柴的天然氣發動機已覆蓋4L-15L,特別是甲醇發動機競爭力強。玉柴與吉利聯合研發的甲醇K11發動機已經開始批量供貨,去年是800臺,今年規劃是3000臺。目前玉柴還正在研發15L甲醇發動機,并向中小排量和功率段延伸,不斷完善產品譜系,實現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綠色脫碳成抵御下滑新途徑
積極研發內燃機低碳技術成為未來世界內燃機制造企業的主流計劃。
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如濰柴般幸運,一直保持了良好盈利模式。處于下滑趨勢的市場下,內燃機企業始終在尋求新途徑以挽救下滑趨勢。隨著豐田、奧迪、福特紛紛宣布回歸內燃機的研發,該行業依然是將來最為主流的動力技術領域,其新技術的推出變得更為頻繁。
今年上半年令行業矚目的大事件之一--濰柴動力研發的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突破53%的商業化柴油機發布。該項目每年可為節約燃油近2000萬噸,減少碳排放超6000萬噸。
玉柴則推出了多燃料發動機平臺,這是一個關鍵技術平臺,支持使用多種燃料,包括低碳和零碳燃料,降低了相關技術門檻和應用成本。
7月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啟動行業“十五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產學研用各方力量將發展方向指向加快零碳、碳中和內燃機技術的突破和示范應用。
積極研發內燃機低碳技術也是未來世界內燃機制造企業的主流計劃。
近日,在日本東京,豐田汽車、馬自達、斯巴魯三家車企的掌門人承諾將繼續投資內燃機技術,并通過使內燃機與電動化技術相結合,與綠色替代燃料兼容,從而助力內燃機脫碳。其中,豐田汽車公布了新一代內燃機開發計劃,宣布將繼續投資和開發使用綠色燃料的內燃機。豐田將開發新型小排量直列4缸發動機,不僅可以使用氫、生物乙醇等綠色燃料,還能與零排放的電機在混動系統中協同工作。
馬自達方面則透露,其擁有超過50年歷史的轉子發動機正被改造成適配電動汽車的形態。馬自達社長兼CEO毛籠勝弘表示,該公司現下正在切實推進內燃機與電動化裝置的結合,以及碳中和燃料的研發。
中汽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表示,內燃機能解決不少純電動汽車的痛點、堵點和短板,如果現在傳統內燃機行業能夠加快技術創新步伐,開發適應低碳零碳能源機型、持續提升內燃機的能源效率、實現節能減排,將還會有較長的生命周期和創新發展市場空間。
吳志新認為,內燃機行業首先要致力于提升熱效率,其次是要開發適應低碳零碳能源,第三是要借助電驅動系統,實現不同構型的混合動力,進一步提高在實際道路運行中的節能減碳、降低有害污染物排放,從而借助產業成熟、車輛購置成本和能源基礎設施健全等優勢,提升市場的競爭力。(記者 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