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CM 發布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聚焦循環經濟
2024/10/31 13:45:46 來源:財新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0月30日,AICM在成都舉辦的中國化工園區發展大會上發布了《2024 AICM可持續發展報告》。10月30日,AICM在成都舉辦的中國化工園區發展大會上發布了《2024 AICM可持續發展報告》。本年度報告主題為“聚焦循環經濟”,通過調研,剖析了成員企業在循環經濟的主要實施路徑,包括材料創新、綠色制造和回收與再利用等方面的現狀和舉措,探討面臨的挑戰和可能的機遇。我們真誠地期待AICM 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能夠給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法規政策的趨勢帶來參考和思考,讓社會各界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化工行業在促進和諧社會、 推動綠色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AICM 認為企業有效落實循環經濟是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途徑。2024年度報告介紹了責任關懷、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的關系,對化工行業循環經濟的政策法規進行了概述與匯總,探討了會員企業踐行循環經濟的實施路徑和采取的舉措,并指出循環經濟轉型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最后AICM成員企業分享了在循環經濟領域的創新實踐。
路徑與舉措:
材料創新、綠色制造、回收與再利用
在化工行業,循環經濟的實施離不開工藝和產品創新的支撐。工藝與產品創新不僅推動了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還促進了廢棄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降低經濟活動對自然資源的影響,為化工行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AICM成員企業在材料創新、綠色制造、回收與再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強化制度和管理,從線性經濟向循環經濟轉型升級,AICM致力于推動化工行業向更加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綠色新機遇:
技術、品牌、市場
在雙碳背景下,循環經濟作為一種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模式,為提高化工行業韌性提供路徑。然而,化工行業在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仍面臨著諸多瓶頸與挑戰,包括政策支持不完善、經濟激勵效應不強、技術難題、因產品綠色溢價導致的市場接受度低、全生命周期回收管理體系執行困難、缺乏相關人才或有經驗人員等。
在化工行業格局不斷演變的同時,新的業務模式逐漸涌現。因此把握循環經濟發展的脈搏,積極應對挑戰,轉化危機為機遇,是化工行業當前及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報告顯示,受訪成員企業中,93%認為循環經濟轉型將催生技術進步與創新的機遇,并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85%認為轉型有利于企業開拓新市場,78%認識到轉型對于強化政府及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性。
AICM成員企業可以充分發揮其在國際化工行業的領軍作用,將先進的技術、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強大的創新能力轉化為推動中國乃至全球化工行業綠色轉型的實際動力。
AICM建議:
政策引領、企業協同、創新商業模式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共識不斷深化,化工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循環經濟的發展不僅關乎行業自身的綠色轉型,同時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引擎。
針對這些挑戰與機遇,AICM提出政策引領與企業響應協同推進循環經濟、創新商業模式的建議,助力成員企業在循環經濟轉型道路上穩步前行。具體措施包括:打造循環供應鏈、強化回收與再利用機制、延伸產品生命周期、建立跨行業合作機制。
作為連接企業、政府與社區的重要平臺,AICM在推動化工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進程中責無旁貸。一方面,AICM將著力構建協調的成員企業合作網絡,匯聚行業力量,持續推動循環技術創新,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和經驗。 另一方面,AICM也將積極促進政府部門、可持續發展機構以及化工行業價值鏈各利益相關方開展對話,共同解決循環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推動形成更加完善、高效的循環經濟體系。與此同時,AICM還將加強循環經濟理念普及,提高公眾對循環經濟重要性的認知與參與度,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關于《AICM可持續發展報告》:
AICM自 2019 年首次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通過調研問卷的形式,了解會員企業在碳中和碳減排方面采取的行動與制定的戰略方向,并持續關注在碳排放范圍 1、2和3上采取的系列行動和策略。AICM的會員企業持續投入于化學創新產品與技術的研發,通過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開發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拓展可再生產品的市場應用等多種途徑。這些努力不僅推動了企業自身的發展,也為中國化工行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AICM將繼續發揮橋梁作用,促進在華化工企業與政策制定者的有效溝通,協助企業應對挑戰,共同推動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