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國、變革、戰略性投入……透過關鍵詞讀懂教育規劃綱要
2025/1/23 10:09:17 來源:央視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對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作出戰略部署和具體規劃。改革開放以來,黨中1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對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作出戰略部署和具體規劃。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曾多次以規劃綱要的形式發布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在不同時期具有戰略指導意義。
這次的《綱要》突出了“強國”二字,明確了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要分兩步走。到2027年,教育強國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
首次提出健全教育戰略性投入機制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首次提出健全教育戰略性投入機制。
《綱要》提出,各級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預算撥款和績效激勵約束機制,確�!柏斦话愎差A算教育支出”和“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高于4%。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楊銀付介紹,《綱要》里面明確提出了高于4%,過去是要求不低于4%,體現我們重視的程度。健全教育戰略性投入機制這是一個創新,就是教育不能把它看作是簡單的花錢,它更是投資,而且是最具戰略意義的投資。比如,兩個只增不減,要執行制度、守住底線。
除了財政投入的主渠道外,《綱要》還提出“搭建高校、企業、社會深度融合的協同育人經費籌措合作機制。發揮各級教育基金會作用,引導規范社會力量投入和捐贈教育。”也就是不斷擴大教育經費總量,拓寬經費籌措渠道。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于發友介紹,比如,加大教育基金會捐贈和投入教育,還有高校企業和產業行業這種協同育人經費的籌措也是一個角度。還包括要優化教育支出,強化對教育的經費監管和績效評價。加大投入和績效激勵與約束相統一的一種機制,這本身也是一種改革的角度。
人口變化給基礎教育帶來新問題新挑戰
近幾年,人口形勢的變化給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帶來了很多新問題和新挑戰�!督逃龔妵ㄔO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明確,要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基礎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如何隨著基礎教育學齡人口規模和結構變化提前布局、統籌調配教育資源?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統計研究所所長馬曉強介紹,少子化帶來了學齡人口排浪式沖擊。學前教育學齡前兒童在2020年達到高峰,小學在2023年達到高峰。接下來初中2026年到高峰,高中2029年,高等教育2032年預計會達到一個人口的高峰。整體到2035年開始,小學、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學,才會逐漸回到一個比較相對平穩的狀態,未來10年都會處在人口非常急劇變化的一個階段。這次《綱要》面臨的人口形勢和它主動去應對人口變化的任務是非常的重要,也是非常緊迫的。
《綱要》提出,建立基礎教育各學段學齡人口變化監測預警機制,優化中小學和幼兒園布局,加強近期和中長期教育資源統籌配置,建立“市縣結合”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學段教育資源。
馬曉強介紹,不能說采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所以必須要有一套資源統籌調配機制,以有余來補不足,所以要提高資源管理層級,把近期的需求和遠期的變化要結合起來。市縣結合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就是要提高基礎教育的管理層級。比如,小學來到了高峰,初中和高中相對人口還沒有高峰來之前,如何把剩余的一些教育資源,校舍、條件、師資可以去支援小學高峰。通過提高在基礎教育學段的資源調配機制,比較平穩地迎峰和度峰的問題。
“人工智能”寫入《綱要》 促進教育變革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等發生深刻變革�!督逃龔妵ㄔO規劃綱要(2024—2035年)》特別關注到人工智能這一在教育發展中的重要變量。
《綱要》提出,促進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面向數字經濟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強課程體系改革,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制定完善師生數字素養標準,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介紹,不是說促進教育發展,而是促進教育變革,“變革”兩個字是非常有深意的。原來需要做大量的知識學習,現在可能一些記憶性的知識會在我們學習的時間當中去減少,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和與人工智能機器協同生活、協同工作、協同生產的能力。為明天人工智能時代來培養人才。提升學生素養,關鍵一點是教師的素養。一定要為明天的突破做好準備,這也是教育一個非常具有戰略性的功能。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加快教育擁抱人工智能的進程。2024年12月,教育部就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專門發文。進一步完善相關課程中人工智能教育要求,構建系統化課程體系。
小學低年級段側重感知和體驗人工智能技術,小學高年級段和初中階段側重理解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高中階段側重項目創作和前沿應用。近兩年,人工智能已成為眾多高校的通識必修課,僅復旦大學就推出超過110門人工智能領域課程。
職業教育“含金量”不斷提升
為了提升職業教育“含金量”,國家不斷出臺舉措。一方面,是打通高職院校學生學歷上升通道。2025年1月,教育部新公示一批擬開設的職業本科院校名單,自2019年起,我國已設立50余所職業本科大學。
另一方面,加大投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根據《綱要》部署,將加快推動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全面達標、實施職業教育教學關鍵要素改革等�!毒V要》還明確,“新增教育經費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
轉自:央視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重磅!「周六�!ぜ刮幕黝}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