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深度協同 提升建筑工程類育人效能
2025/1/23 16:09:20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為了全面貫徹新時代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崇尚實踐、亦能亦德"的教育理念,將思政元素融入建筑工程相關專業的課程實踐中,有利于增強教學效能,提升其課為了全面貫徹新時代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崇尚實踐、亦能亦德"的教育理念,將思政元素融入建筑工程相關專業的課程實踐中,有利于增強教學效能,提升其課程教學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強化并達成思想引領、政治引領及價值引領的教學價值目標。探索協同育人新途徑,努力推動實踐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力求進一步提升育人實效。
因地制宜,提升實踐教學中思政育人實效
為了提升育人實效,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構建多元化的教學場景。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先進技術手段模擬真實施工環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施工現場之中。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從而更好地掌握相關技能。
強化案例分析與討論。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項目作為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引導學生思考其中涉及的社會倫理問題、環境保護意識等內容。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還能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及可持續發展觀念。例如,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創新性和環保性的建筑項目作為案例,讓學生分析其設計理念和技術特點,并討論這些項目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參觀本地優秀建筑項目或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如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性。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還能讓他們親身體驗到城市規劃和管理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學生還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對于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各類培訓交流會,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質。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表彰那些在課程改革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團隊和個人。只有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服務。因此,學校應該加大對教師培訓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教師學習和交流最新的教學方法和技術。
賽教融合,推進實踐教學中創新人才培養
舉辦技能競賽。定期舉辦校內外的建筑設計大賽、BIM建模比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華的平臺,并借此機會檢驗所學知識的應用效果。這些競賽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參與競賽,學生們可以在真實的項目環境中應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技能。其中,競賽成績優異的學生還有機會獲得實習或就業機會,進一步拓寬他們的發展道路。
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推動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形成良性循環的發展模式。鼓勵師生參與科研項目申報工作,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效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可以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共同開發課程內容,提供實習崗位,以及開展聯合研究項目。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的行業動態和技術發展,還能幫助他們積累寶貴的工作經驗。同時,教師也可以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項目中去,將最新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之中,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市場需求。通過這種方式,學校和企業可以實現雙贏的局面:企業促進了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另學校也為社會培養了更多具有實戰經驗的人才。
注重個性化發展路徑規劃。針對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制定差異化的成長方案,支持他們在特定領域內深耕細作,成長為該領域的領軍人物。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點和發展潛能,因此學校應該根據個人特點為其量身定制學習計劃和發展路線。例如,對于對建筑設計特別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提供更多關于該領域的選修課程和實踐活動。對于喜歡編程的同學,則可以開設專門的軟件開發實驗室,并提供相關軟件工具的支持。通過這種方式,每位學生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并在自己所熱愛的領域中不斷進步,最終成為各自專業內的佼佼者。
校企攜手,共育知行統一高水平技術人才
深化產教融合戰略。為了構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框架,雙方應明確合作目標、制定詳細的合作協議,并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來監督和協調各項合作事宜。同時,要確保雙方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包括共享教學設施、科研設備以及人才資源等,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局面。在探索設立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等形式的合作平臺方面,可以鼓勵高校與企業共同投入資金和技術力量,圍繞某一特定領域或關鍵技術開展深入研究。這些平臺不僅有助于加速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速度,還能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和支持。此外,還可以考慮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體系,促進科研成果的快速應用和產業化。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實行雙導師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即由校內導師負責傳授專業知識和理論課程,而企業導師則側重于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和技能訓練。這種模式能夠使學生在校期間就接觸到真實的工作環境,提前適應職場要求,增強其就業競爭力。推行訂單式教育模式也是一種有效的嘗試,它可以根據用人單位的具體需求制定招生計劃,培養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
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學校可以通過定期舉辦企業文化講座、職業規劃指導等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需求,從而增強他們對未來的規劃能力和職業認同感。同時,還可以邀請校友分享成功經驗,激勵在校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的文化氛圍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成長和發展,也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作者:湖南工學院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 梅華 胡朝霞)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