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興產業賽道加快布局 2025年數字經濟將實現“量”“質”齊升
2025/2/21 11:57:20 來源:人民郵電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日前,賽迪智庫發布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形勢展望,指出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新興產業賽道加快布局,圍繞數據基礎制度積極探索有效實施路徑,人工智能賦日前,賽迪智庫發布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形勢展望,指出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新興產業賽道加快布局,圍繞數據基礎制度積極探索有效實施路徑,人工智能賦能實數融合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協同,數字產業聚力打造數據驅動優勢,國際數字經濟合作在發展和安全中尋找更多平衡點,有望實現“量”“質”齊升。
數字經濟持續調優增長,新賽道新動能加快謀篇布局。2025年,“十五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將進入謀劃制定階段,各領域數字化發展重大項目加緊部署,在新賽道拓展、新動能培育、新優勢塑造等方面發揮重要牽引作用。一是圍繞數據這一發展主線,央地協同工作機制將進一步健全,多層次、一體化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及應用加快協同推進,有力支撐數據供給、流通和開發利用。二是立足布局謀劃新質生產力,各地將更加注重數字創新生態建設,聚焦技術攻關、標準研制、適配驗證和應用生態協同發展,加大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6G等未來產業中長期政策支持。三是城市將成為統籌數字經濟新質生產力培育和適數化改革的綜合試驗場,各地數字經濟將呈現多極化、深層次創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結構全面重塑。
數據要素市場供給活躍,制度和產業雙需求激活價值。2025年,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將深入推進,更多領域、更多地方將積極探索數據基礎制度落地實施方案,全面釋放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數據要素×”場景創新等發展需求,進一步激發大數據產業活力,加速數據要素化、價值化進程。一方面,各地將采用數據基礎制度綜合改革試驗田建設等方式,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數據高質量供給、高效率流通和多樣化應用創新路徑。另一方面,圍繞全國一體化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各地將持續發展壯大大數據產業,試點開展數據企業、數據產品認定和培育,打造集數據標注、數據集構建、模型訓練、多架構算力支持等于一體的數據工廠,實現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
實數融合聚力協同推進,“人工智能+”引領“三化”協同。2025年,人工智能作為時代關鍵變量的作用將加速釋放,以“人工智能+”為特點的數字化賦能推動實數融合走深向實,驅動產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協同發展。一是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消費品、原材料等數字化基礎較好的重點行業將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聚焦研發、生產、質檢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發展數字孿生設計、人機協同生產、質量智能檢測、供應鏈精準協同等新模式新應用。二是行業骨干企業和國有企業將聯合大模型企業,開展垂類大模型研發和行業數據集建設,運用“大模型+小模型”方式落地建設典型應用場景,逐步推動智能驅動的業務流程、運營模式和決策機制轉變。三是電力、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碳排放領域將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應用模式路徑,提升實數融合“含智量”“含綠量”。
數字產業探索集聚化路徑,數據和創新賦能生態競爭。2025年,各地將加快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創新引領和數據驅動為主線,打通產業數據鏈,提升創新策源和大規模產業化能力。一是聚焦數據驅動,依托數據基礎設施統籌建設,加快推動區域內外關聯產業的數據匯聚、流通和開發利用,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拓展數字新應用、新業態、新價值。二是聚焦創新引領,更加注重發揮企業主導作用,將建立中長期創新投入機制,運用生態思維構建數字技術攻關、標準研制、適配驗證和應用生態協同發展的新型創新體系。三是積極探索基于平臺的“跨越地理邊界”發展模式,促進域外資源向本地集聚和流動配置,為本土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拓展新空間。
同時,該展望指出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一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外熱內冷”,數據有效供給難以滿足需求。當前,我國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創新十分活躍,在知識問答、智能客服、圖片生成等領域涌現出一批代表性產品。但高質量數據集作為影響大模型性能的關鍵內核,整體供給規模和質量有待提升,難以跟上大模型應用需求。二是數字產業投資動力“由外轉內”,產業外遷和外資慢進減緩發展。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受國際競爭格局深刻調整影響,我國數字產業投資動力將處于外部減弱、內部尚未壯大的階段,對關鍵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造成一定沖擊。三是人工智能加劇就業“供需失衡”,新崗位創造滯后于新技術替代。編程助手、文生圖、智能客服、數字虛擬人等人工智能應用加速替代低端勞動力市場,將引發從業人員知識結構和實踐技能重構,進而造成就業市場結構性、階段性“供需失衡”。
對此,該展望指出,應該加強數據協同治理,增強產業數據供給能力,引導各地數據管理國家標準貫標,持續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引導龍頭企業建設高質量行業數據集。同時,改革創新投入機制推動價值鏈中高端開放,提升數字技術態勢研判能力,加快技術攻關和應用生態協同發展。此外,注重新技術能力培養,引導互聯網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等行業企業結合新技術應用和新業態拓展,設立新型數字人才崗位,促進數字人才深度融入數字經濟各環節、各領域。(子千)
轉自:人民郵電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