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龍一號”為能源轉型注入澎湃動力 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蓬勃發展
2025/2/24 12:09:29 來源:央視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目前,國內外在運在建機組數量已達33臺,包括國內30臺、國外3臺,這也是全球在運和在建機組數量最多的一種核電堆型。新春伊始,“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目前,國內外在運在建機組數量已達33臺,包括國內30臺、國外3臺,這也是全球在運和在建機組數量最多的一種核電堆型。新春伊始,“華龍一號”的建設者們都在忙什么?
浙江蒼南三澳核電基地一片繁忙的景象,這是長三角地區首個“華龍一號”項目。2020年12月31日,三澳核電一期工程正式開工。目前,項目已經進入到并網發電前最后的準備階段。
目前,一號機組在3月底要進行設備的聯調聯試,按照計劃在2025年年底將實現并網發電,二號機組目前在進行設備的安裝。此外,還有3號機組和4號機組也都在進行開工前的準備工作。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奮戰在項目建設的一線,來全力推進項目的工程進展。
熊威是三澳核電項目儀器控制的負責人,為了讓我們對“華龍一號”的建設有更直觀的了解,他帶領我們進入到了正在建設中的一號機組的核島內部。
穿行在人來人往的核島內部,每個崗位都有人在忙活著,他們都是來自核電建設單位的建設者,很多人都是從這個項目一開始就參與其中。
在核島中央,水池已經完成注水,正在進行測試。未來,核反應堆就將安裝在這個水池中。
熊威介紹,三澳核電項目規劃建設6臺“華龍一號”百萬千瓦核電機組,總投資約1200億元。6臺機組全部商運后,每年將為浙江省乃至長三角區域提供清潔能源超540億千瓦時,減少標煤消耗1600余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400余萬噸,相當于造林11萬公頃。
“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 帶動效應惠及廣泛
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華龍一號”被譽為“國之重器”“國家名片”,以其安全性和高效性,正在為能源結構轉型和“雙碳”目標的實現注入強勁動力。不僅如此,這一“國之重器”還顯著拉動了地方經濟,并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蓬勃發展。
在福建漳州,全球最大“華龍一號”核電基地——中核集團漳州核電基地的建設正如火如。這里也是我國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的始發地,規劃建設6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約720萬千瓦,目前,2號機組正在調試。
“華龍一號”每臺核電機組每年發電超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除了提供清潔的能源,“華龍一號”還有很多隱藏的經濟價值,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它的落地會持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匯聚。
據了解,“華龍一號”機組設計壽命為60年。在這個過程當中,將帶來持續的運維配套設施以及備品備件的需求,這將為國內工業產業鏈條上各行業產品能力的提升創造長期動能。
在位于廣州南沙的東方重機,核電機組的蒸汽發生器、反應堆壓力容器等正在加工,“華龍一號”的許多核心裝備都由他們配套生產。
據統計,自華龍一號研發以來,已帶動核電產業鏈上下游5400多家企業,全面實現核島主設備等400多項關鍵設備國產化。
轉自:央視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