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基賦能+兜底保障 全鏈條政策“組合拳”優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
2025/4/13 10:09:16 來源:央視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就業是民生頭等大事,從2022年起,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已連續三年突破千萬。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222萬人,預計今后十年高校畢業生總量還會持續增長。4月8日,中共中央辦就業是民生頭等大事,從2022年起,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已連續三年突破千萬。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1222萬人,預計今后十年高校畢業生總量還會持續增長。4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于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鏈條優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那么,都有哪些具體可感的大禮包呢?
最大亮點:優化培養供給體系
《意見》全鏈條優化了培養供給、就業指導、求職招聘、幫扶援助、監測評價等服務,其中,將人才的培養端與社會的需求端緊密結合,促進供需適配,讓就業工作不再是畢業季的“沖刺跑”,而是貫穿學生培養全周期的“接力賽”,是本次《意見》的最大亮點。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司)副司長 吳愛華:在國家層面我們正在建立供需對接的平臺,定期發布緊缺人才需求的目錄,促進招生、培養、就業的聯動,要以社會需求為基礎,根據就業狀況來調減招生計劃,以用人單位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來調整我們的培養方案。
強基賦能:強化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
對高校畢業生們來說,都有不少具體可感的大禮包:第一類大禮包是“強基賦能”。比如打造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的課程、教材,推動大學生利用寒暑假至少開展1次就業實習等等�!兑庖姟愤提出從事生涯教育的老師不但可以在職讀博士深造,也能評職稱,這意味著很多老師在這個崗位上有了奔頭,從而吸引更優秀的人為學生們提供就業服務。
搭臺拓崗:強化校園招聘和就業市場服務
第二類大禮包是“搭臺拓崗”。比如,建設一批區域性、行業性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開發新的就業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就業容量等等。
科學公平:優化規范招聘安排和秩序
第三類是“科學公平”大禮包。比如優化規范招聘安排,無論是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的招聘時間,以及各類職業資格考試時間,都要為畢業生在校期間求職預留時間。各類招聘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設置與崗位需求無關的限制性條件等。
兜底保障:完善幫扶援助體系
第四類是“兜底保障”大禮包。比如,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范圍,及時向符合條件的幫扶對象發放一次性求職補貼等等。
下一步,教育部將根據《意見》陸續推出具體實施方案,力爭經過3至5年的持續努力,基本建立覆蓋全員、功能完備、保障有力的服務體系,為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堅實保障。
通過解讀可以看到,這次的《意見》可以說是打出了一套全鏈條的政策“組合拳”,讓就業工作不再是畢業季的“沖刺跑”,而是成為貫穿學生培養全周期的“接力賽”。從優化培養體系到校企聯合培養,近年來,一些地方和高校已經在進行相應的探索。
調整學科專業 培養社會和產業急需人才
今年一開年,以DeepSeek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也引發教育界的思考,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最新發展需求的人才?在浙江,整個教育資源的布局調整都在隨需求而變,近3年的專業調整率達到了25%。
吉林省在2024年,新增了20個與本省新質生產力需求緊密相關的本科專業,撤銷了88個用人需求低、與產業銜接不緊密的本科專業。
在清華大學,為滿足動畫行業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美術學院緊跟行業技術需求,主動將動畫和攝影專業進行整合升級,融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探索形成新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將于2025年開始招生。
“招培就”聯動 這些特色班了解一下
在此次《意見》當中,特別提到了完善招生計劃、人才培養與就業聯動機制。目前,在很多高校都有這樣的人才培養“特色班”。
這個正在進行產品檢測的小伙子叫楊凡,是上海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他已經早早被企業提前“預訂”了,而這得益于學校與企業共建的定向培養班。
據了解,通過這種定向培養的方式,今年開年至今,該校有110余名學生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
在吉林長春理工大學,面向汽車、光電、裝備制造等省內重點產業,學校打造了“卓越工程師計劃”,定制化培養產業急需人才。梁博是機電工程學院的學生,大三下學期,他憑借優異的成績成為“卓越工程師”班的一員。他所在的卓越班約50%的學生在實習階段就獲得了企業錄用合同。
轉自:央視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