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局良好,向新攀升——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詳解首季工業經濟
2025/4/22 8:51:45 來源:新華社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當前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如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有何進展?國新辦18日舉行經濟數據例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回應關切。 工業經濟總體實現良好開局 今年一季度,我當前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如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有何進展?國新辦18日舉行經濟數據例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回應關切。
工業經濟總體實現良好開局
今年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說,工業經濟總體實現良好開局,切實發揮了穩定宏觀經濟“壓艙石”的作用。總體來看,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主要指標穩中有進。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工業品出口保持韌性,出口額同比增長6.9%,其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長8.7%。企業轉型發展提速,食品、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技術改造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
二是重點行業穩中提質。裝備制造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拉動整體工業生產增長3.5個百分點。在“兩重”“兩新”等政策支持下,電子、汽車、電氣機械器材行業增加值實現10%以上增長。原材料制造業的效益明顯改善,前兩個月的利潤同比增長15.3%。
三是大省大市穩中向好。重點地區拉動作用突出,挑大梁作用充分發揮。31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部實現正增長,浙江、福建等多個工業大省的增速超過8%;煙臺、大連等工業大市增速實現兩位數增長。
人工智能與制造業加速融合
近期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火爆“出圈”,引發全社會高度關注。謝少鋒表示,近年來,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加速,呈現產業基礎不斷夯實、產品裝備加速迭代、應用賦能扎實推進、產業生態持續優化等特點。
謝少鋒說,我國已形成了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的產業體系。算力規模居全球前列,建成鋼鐵、煤炭等高質量的行業數據集,培育出一批競爭力強的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取得哪些進展?謝少鋒說,我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點線面”協同推進數字化改造。
“點”上培育標桿企業,累計建成3萬余家基礎級智能工廠,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超過60萬家;“線”上推進重點產業“鏈式”轉型,推動電力裝備、輕工、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面”上提升園區和集群數字化水平,打造高水平數字產業集群。
持續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制造業轉型筑牢基礎。據悉,“5G+工業互聯網”全國建設項目超1.85萬個,累計遴選700家高水平5G工廠,5G應用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80個。今年前兩個月,云計算大數據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8%,超過2375億元,折射出產業向“數”向“智”的步伐。
信息通信業平穩有序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介紹,我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439.5萬個,實現“鄉鄉通5G”,行政村通5G比例達90%。在千兆光網“縣縣通”的基礎上啟動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在全國86個城市的168個小區、工廠和園區試點部署。
網絡建得好,還要用得好。持續拓展5G等網絡普及應用,當前5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0.68億戶,千兆寬帶用戶達到2.18億戶。
產業創新持續深化。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全球占比超42%,技術產業實力全球領先。關于6G發展,謝存說,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成立了IMT-2030(6G)推進組,凝聚合力推進6G創新,發布《6G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等50余項研究成果,組織對通感一體化、無線AI等6G關鍵技術開展測試驗證,加速技術成熟。
與此同時,電信領域對外開放持續擴大。一季度向13家外資企業發放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試點批復,鼓勵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深耕中國。截至3月底,我國已有超過2400家外商投資電信企業,較去年同期增長26.5%。(記者唐詩凝、張辛欣)
轉自:新華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