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數字產業再上臺階 "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加速突破
2025/4/25 15:01:46 來源:人民郵電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季度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7.7%數字產業再上臺階"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加速突破 4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新聞發言人、運一季度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7.7%
數字產業再上臺階"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加速突破
4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介紹2025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的提問。
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前兩個月,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收入近1.9萬億元。一季度,工業對宏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36.3%,“壓艙石”作用持續發揮。信息通信業平穩有序發展,一季度,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7.7%,網絡基礎設施能力持續增強。截至3月底,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439.5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10G PON端口達到了2925萬個,5G用戶普及率達到了75.9%,千兆寬帶用戶達到了2.18億戶。以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迅速發展,前兩個月數字產業完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自主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重點工業領域規模化部署加快,“人工智能+”等創新產品加速突破,AI手機、AI電腦、AI電視等新型智能終端產品不斷走進千家萬戶。
行政村通5G比例達90%凝聚合力推進6G創新
今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信息通信業平穩有序發展。一季度,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469億元,為全年工作奠定良好開局。
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累計建成5G基站439.5萬個,實現“鄉鄉通5G”,行政村通5G比例達90%。在千兆光網“縣縣通”的基礎上啟動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在全國86個城市的168個小區、工廠和園區試點部署。重耕2G、3G、4G系統無線電頻率用于5G系統,5G網絡容量和信號覆蓋水平持續提升。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數超過900萬。
應用賦能方面,5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0.68億戶,千兆寬帶用戶達到2.18億戶。在行業領域,“5G+工業互聯網”全國建設項目超1.85萬個,累計遴選700家高水平5G工廠;5G應用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80個,案例超13.8萬個;在采礦、港口等行業實現規模復制,有效助力工業企業提質降本增效;在醫療、教育領域實現全流程全場景覆蓋,有力支撐公共服務高效便捷、均衡發展。
“對于大家都十分關心的6G研發,我們指導成立了IMT-2030(6G)推進組,凝聚合力推進6G創新,發布《6G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等50余項研究成果,組織對通感一體化、無線AI等6G關鍵技術開展測試驗證,加速技術成熟。”謝存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同時進一步深化與韓國、印度、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在6G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
對外開放方面,一季度向13家外資企業發放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試點批復,鼓勵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深耕中國。截至3月底,我國已有超過2400家外商投資電信企業,較去年同期增長26.5%。
謝存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在拓展網絡建設和應用的廣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深度、擴大電信業對外開放的力度上下更大功夫,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國產廠商研發“人工智能+”產品已超百款大模型加快落地
最近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火爆“出圈”,激發了全社會的應用熱情和創新活力。國產大模型登頂全球主流開源社區下載量榜單,創造了“中國速度”。
謝少鋒表示,國產廠商研發的AI手機、AI電腦、AI眼鏡等智能產品已超百款,實現了“智”變升級。人形機器人主流產品已經實現了“站得住、走得穩、跑得快”,正加快從“舞臺上動起來”向“工廠里用起來”轉變,既能演雜技、扭秧歌,又能搬重物、擰螺絲,在制造場景加快落地,例如輔助汽車生產線裝備作業、助力智能分揀搬運等。同時大模型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加快落地,在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環節得到應用。
據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部省協同推進11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央地共建了具身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制造業創新中心;聯合財政部設立了600億元規模的國家人工智能基金,加快布局投資項目;印發《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累計制定了40余項行業關鍵標準和10余項國際標準;目前已累計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謝少鋒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一手抓供給,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的研發布局,加快建設工業領域高質量的數據集;一手抓應用,推動制造業全流程、重點行業、重點產品的智能升級,加快下一步超級智能終端的產業化、商業化進程。同時建生態,引導耐心資本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覆蓋全部工業大類體系化發展走在全球前列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去年核心產業規模超1.5萬億元,帶動經濟增長近3.5萬億元,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一是打通了信息“動脈”。高質量外網覆蓋全國97%以上的地級行政區,為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提供了高速泛在、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的數字大通道。二是激活了數據“經絡”。建成自主可控標識解析體系,國家頂級節點穩定運行,二級節點上線383個,標識注冊量超過6500億個,服務企業超50萬家。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匯聚工業數據14億條,初步構建工業模型語料庫。三是提供了產業“大腦”,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340家,重點平臺工業設備連接超1億臺(套),全國累計上云上平臺企業約400萬家次,為經濟運行、政府治理提供了更加可視化、精細化的創新手段。
謝少鋒表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堅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以開放促改革,以合作促共贏;堅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堅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完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高標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等,以優質服務助力中小企業發展;堅持高質量供給,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保持工業經濟向穩向好發展勢頭。(記者 郭佳 滿全勇 李偉歡)
轉自:人民郵電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