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挖掘機銷量同比增25.2% 工程機械呈現回暖態勢
2025/9/12 13:32:28 來源:中國工業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7月國內挖掘機主要制造企業銷售各類挖掘機17138臺,同比增長25.2%;其中國內銷量7306臺,同比增長17.2%,出口量9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7月國內挖掘機主要制造企業銷售各類挖掘機17138臺,同比增長25.2%;其中國內銷量7306臺,同比增長17.2%,出口量9832臺,同比增長31.9%。
今年前7個月,國內挖掘機主要制造企業共銷售挖掘機137658臺,同比增長17.8%。其中,國內銷量72943臺,同比增長22.3%,出口64715臺,同比增長13%。被譽為經濟“晴雨表”的挖掘機,在7月份延續了二季度以來的增長熱勢。
經過了連續兩年下行,止跌回暖后的工程機械行業在2025年迎來了上行趨勢,這是否意味著行業迎來了新的增長周期?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表示,隨著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政策效應疊加發力,支撐行業穩定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因素會繼續集聚增多,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環境將穩步向好。
雙引擎支撐增長 國內市場穩中有進
設備更新政策的持續發力進一步釋放了市場潛力。
雖然進入傳統需求淡季,國內挖掘機銷量連續4個月維持在每月7000臺以上的水平。從單月銷售數據來看,除1月和5月外,近一年挖掘機銷售均實現同比正增長。
廣州工程機械行業協會常務會長趙昊認為,內需方面的增長得益于政策資金持續注入形成的托底力量。這些資金重點流向城市更新、地下綜合管廊、防洪工程等領域,直接帶動設備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3日,2025年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高達51795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27776億元,再融資債券33809億元,發行進度顯著快于去年同期。其中,水利工程的大規模投入成為核心支撐。據統計,2023-2024年全國水利建設投資已突破2.5萬億元,疊加新增發的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中70%都直接或間接投向水利項目,且這類工程施工周期長、土方作業量大,形成了龐大的工程需求。7月19日,總投資1.2萬億元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這項相當于3.5個港珠澳大橋投資規模的巨型項目,預計開挖土石方量超5億立方米。業內測算,其工程機械采購規模將達1200億-1800億元,大型挖掘機、隧道掘進機、礦用卡車等設備將在未來5-10年持續放量。
設備更新政策的持續發力也進一步釋放了市場潛力。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筑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目標直指存量巨大的老舊設備。
不過,內需市場同樣存在結構性挑戰。7月國內裝載機銷量同比僅增2.48%,遠低于挖掘機增幅。房地產行業仍處筑底階段,導致與房地產相關的水泥泵車、塔吊等設備需求疲軟。同時,工程機械平均月開工時長80.8小時,同比下降6.91%,開工率56.2%,顯示設備利用率尚未完全恢復。政策資金從撥付到形成實物工作量仍需時間傳導。
蘇子孟表示,2025年國家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企業會有更多受益。
出口持續大幅增長 海外市場向好
出口提速,主要是因為中美關稅摩擦的外部貿易環境有所緩解、新興市場需求相對具備更強韌性以及“一帶一路”國家城鎮化率快速發展的影響。
從數據看出,挖掘機出口市場的爆發成為7月最大亮點,31.9%的同比增速遠超上半年平均水平,且實現了連續12個月的同比正增長。尤為矚目的是,7月出口占比高達57.4%,持續占據銷量的半壁江山。1-7月,挖掘機累計出口64715臺,同比增長13%。
今年以來,歐洲市場需求在邊際好轉,東南亞、中東、南美、非洲等區域月度出口銷售持續表現較好,整體來看,海外市場向好。數據顯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城鎮化率已從2015年的48%提升至2025年的56%,且2025年基建投資需求將達1.8萬億美元,其中交通、電力等為核心領域,直接拉動中大型挖掘機需求。
從企業層面來看,2025年徐工集團、中聯重科、柳工集團三家工程機械企業出口表現突出。
徐工集團海外市場布局廣泛,產品出口到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8月有百臺高端設備發往西亞北非,拿下當地最大單筆訂單,出口總額居全國首位。
中聯重科海外業務體系完善,覆蓋超170個國家。一季度海外收入增15.17%,新增30余個網點,傳統優勢產品及新能源高空作業機械在歐美表現亮眼。
柳工集團推進國際化,多款設備進入歐洲、贊比亞、越南市場。8月,公司有96臺套設備發往印尼,貨值達5740.6萬元。
企業在出海當中也存在一定挑戰,近期三一集團旗下三家公司被處以4490億印尼盾(約1.97億人民幣)罰款的消息不脛而走。據當地媒體報道,原因是其在印尼銷售卡車違反當地競爭法規。
就企業出海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專業從事國際貿易的。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黨委副書記、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丁華文。丁華文向中國工業報記者表示,當下企業出海存在盲動性,多關注海外市場需求,卻忽視目標市場的法律環境和政策風險,“觸礁”風險高,難免“交學費”。
他建議,企業圍繞目標市場提前開展域外法律查明,識別行業監管、知識產權、稅務、外匯、反壟斷等風險。目前,國內已有廈門海絲中央法務區的域外法查明中心、深圳深港國際法務區的“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聯合會等機構提供此類服務。
丁華文還表示,為適應企業出海的多元需求,涉外法律服務呈矩陣化特點。如“前海出海e站通”平臺招募的法律服務機構,需具備整合境外園區投資、財稅、金融及市場資源的能力,能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
此外對于海外市場,工程機械行業資深專家薛小平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對工程機械海外市場的許多市場研究報告,集中在品牌、廠家、產品和市場經營模式的一般性討論,這遠遠不夠。他認為,就工程機械企業出海來講,這些分析研究不足以讓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實現出海致勝,要關注更多面向,比如全球地緣政治沖突等問題。
行業高景氣延續電動化增長空間廣闊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以電動裝載機、叉車、升降工作平臺等為代表的電動工程機械增長顯著。
從國內宏觀數據看,國家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整治行動,財政貨幣政策加碼,“兩重”“兩新”投入加大帶來剛性置換需求,以及有色礦山、重大水利工程、高標準農田項目的穩定支撐,將逐步落地釋放需求紅利。結合存量設備更新提速,挖掘機需求進入理性增長期,預計全年銷量呈復蘇態勢。
在行業穩健前行的同時,電動化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裝載機電動化趨勢正穩步推進,7月份共計銷售電動裝載機2391臺,26.57%的滲透率創下歷史新高。
英國KHL集團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工程機械行業整體市場銷售額2135億美元,中國占比超10%。按30%替換計算,每年的純電動工程機械市場達到4000億元。
眾多龍頭企業紛紛發力。宇通重工6月推出覆蓋環衛、礦卡等核心品類的新品,徐工集團等企業早在2018年之前便瞄準電動化,如今加速產品布局。
三一集團去年電動化產品銷售額突破百億元,今年也持續增長。8月20日,三一集團與寧德時代共同揭幕了全球首臺正向深度開發的“砼行”電動攪拌車。該產品的問世不僅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工程機械領軍者定義行業標準的能力,更以專屬電池與尖端制造技術的融合,重新構建了混凝土運輸裝備的價值鏈。
數據背后的趨勢已然清晰,雖然目前電動挖掘機仍受制于購置成本高、續航能力不足、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電池維護成本高企等問題,但長遠來看,電動化終將成為重塑挖掘機產業格局的核心驅動力。
2020年工信部發布《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行動計劃》,推進工程機械電動化,加快工程機械行業向新能源轉型。2024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中提出“推動超低和近零排放車輛規模化應用、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低碳應用”。另外,各地方政府如深圳、武漢、濟南、長沙等多地也高頻發文,鼓勵非道路工程機械電動化應用。
蘇子孟表示,綠色制造、綠色產品、綠色施工持續推進。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以電動裝載機、叉車、升降工作平臺等為代表的電動工程機械增長顯著。電動非公路自卸車、挖掘機、起重機、推土機、混凝土機械等批量生產和投入使用。同時,一些行業企業氫能、甲醇、混合動力等新能源工程機械產品的研發制造和應用不斷取得新進展。(記者 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