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物流業發展趨勢
2010/1/20 8:59:0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現代物流業發展趨勢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最新發布《中國物流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物流業在觀念上仍處于“傳統物流”的水平,大多數企業對物流的概念仍停留在運輸和倉儲的集成上。中國物流企業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運用能力、物流的專門知識,物流的統籌策劃和精細化組織與管理能力都明顯不足。
因此中國物流企業要認真研究物流企業戰略定位,制定符合物流自身特點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加快資源整合,擴展服務網絡建設,實現物流規模化經營;加強流程管理,完善物流管理制度;增強物流的核心競爭力;減少運行成本,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實現物流高效運營;加快人才培養,形成完善的用人機制。在加快發展的同時還要與國外物流企業進行競爭與合作。
1.物流技術高速發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國外物流企業的技術裝備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目前已經形成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信息技術、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倉儲技術、庫存控制技術、包裝技術等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裝備技術格局。其發展趨勢表現為:
·信息化——廣泛采用無線互聯網技術,衛星定位技術(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射頻標識技術(RF)、條形碼技術等。
·自動化——自動引導小車(AGV)技術,搬運機器人(RobotSystem)技術等。
·智能化——電子識別和電子跟蹤技術,智能交通與運輸系統(ITS)。
·集成化——信息化、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于一體
其中,高新技術在物流運輸業的應用與發展表現尤為突出。
當前,世界公路交通科技發展呈現出三大趨勢,公路交通技術研究集中于五大熱點。三大趨勢分別為:(1)提高通行能力,加強環境保護,開展智能化運輸和環保專項技術的研究;(2)以人為本,重點開展交通安全技術的研究;(3)確定經濟合理的目標,促進新材料的廣泛應用和開發。
世界各國公路交通科技研究五大熱點主要包括:(1)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實現測試自動化;(2)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統(GIST)促進公路建設管理現代化;(3)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CAD)達到智能化;(4)利用高科技檢測技術促進工程質量監測和道路養護智能化;(5)智能化運輸系統(ITS)廣泛應用。
2.專業物流形成規模,共同配送成為主導
國外專業物流企業是伴隨制造商經營取向的變革應運而生的。由于制造廠商為迎合消費者日益精化、個性化的產品需求,而采取多樣、少量的生產方式,因而高頻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隨之產生。目前,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專業物流服務已形成規模,它有利于制造商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并將有限的資源和精力集中于自身的核心業務上。
共同配送是經長期的發展和探索優化出的一種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采用較廣泛、影響面較大的一種先進的物流方式,它對提高物流動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講,實現共同配送主要有以下好處:減少社會車流總量,減少鬧市卸貨妨礙交通的現象,改善交通運輸狀況;通過集中化處理,有效提高車輛的裝載率,節省物流處理空間和人力資源,提升商業物流環境進而改善整體社會生活品質。總而言之,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員、物資、金錢、時間等物流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取得最大效益(提高服務),還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錯運輸,并取得緩解交通、保護環境等社會效益。
共同配送是物流配送發展的總體趨勢。當然,共同配送涉及很多具體的細節問題,在實施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困難點。首先,各業種經營的商品不同,有日用百貨、食品、酒類飲料、藥品、服裝乃至廚房用品、衛生潔具等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不同的商品特點不同,對配送的要求也不一樣,共同配送存在一定的難度。其次,各企業的規模、商圈、客戶、經營意識等方面也存在差距,往往很難協調一致。還有費用的分攤、泄露商業機密的擔憂,等等。
3.物流企業向集約化、協同化、全球化方向發展
國外物流企業向集約化方向、協同化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力建設物流園區;二是物流企業兼并與合作。
物流園區是多種物流設施和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是具有一定規模和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集結點。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園區的國家,至今已建立20個大規模的物流園區,平均占地面積約74萬平方米;荷蘭統計的14個物流園區,平均占地面積4.5萬平方公里;德國不來梅的貨運中心占地在100萬平方米以上,紐倫堡物流園區占地已達7平方公里。物流園區的建設有利于實現物流企業的專業化和規模化,發揮它們的整體優勢和互補優勢。
由于世界上各行業大型企業之間的并購浪潮和網上貿易的迅速發展,使國際貿易的貨物流動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前進。為適應這一發展趨勢,歐美的一些大型物流企業跨越國境,展開連橫合縱式的并購,大力拓展國際物流市場,以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不久前,德國國營郵政出資11.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大型的陸上運輸企業AEI。AEI公司l998年的銷售額達15億美元,是美國國內排列前10位的大型物流運輸公司。德國郵政公司這一舉動,目的是把自己的航空運輸網與AEI在美國的運輸物流網合并統一,增強競爭力,以與美國UPS和聯邦快遞相抗衡。
美國的UPS則并購了總部設在邁阿密的航空貨運公司——挑戰航空公司。該公司與南美18個國家簽訂了領空自由通航協議,它與這18個國家的空運物流量在美國同行中居第一。UPS計劃將自己在美國的最大物流運輸網與挑戰航空公司在南美洲的物流網相結合,從而實現南北美洲兩個大陸一體化的整體物流網絡。
美國聯邦快遞公司投資2億美元,在法國的戴高樂機場建設小件貨物倉儲運輸設施,目的是將歐洲38個城市的空中物流和陸地物流連為一體,發展38個城市間的空中和陸地一體化快遞服務,使歐洲主要城市間的郵遞物流業面貌一新,因為歐洲整個郵政市場將分階段地逐步實現完全自由化。
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美國物流運輸企業間的并購數已達23家,并購總金額達6.25億美元。德國郵政公司在最近兩年間并購歐洲地區物流企業達11家,現在它已發展成為年銷售額達290億美元的歐洲巨型物流企業。UPS在1999年11月份宣布,它要增資發行新股,收購美國和歐洲的物流企業。
1999年歐洲物流企業并購呈現出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國營企業并購民營企業。英國國營郵政公司并購了德國大型的民營物流企業PARCE;法國郵政收購了德國的民營敦克豪斯公司。德國、英國和法國的郵政公司為爭奪歐洲物流市場,競相收購民營大型物流運輸企業。在歐洲地區展開聯合和并購活動,下一步將并購目標和物流市場目標直接指向北美洲等地區。國際物流市場專家們認為,世界上各行業企業間的國際聯合與并購,必然帶動國際物流業加速向全球化方向發展,而物流業全球化的發展走勢,又必然推動和促進各國物流企業的聯合和并購活動。新組成的物流聯合企業、跨國公司將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及時準確地掌握全球的物流動態信息,調動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網點,構筑起本公司全球一體化的物流網絡,節省時間和費用,將空載率壓縮到最低限度,戰勝競爭對手,為貨主提供優質物價服務。
除了并購之外,另一種集約化方式是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并建立戰略聯盟。
4.電子物流需求強勁,快遞業“沖鋒陷陣”
基于互聯網絡(如:WorldWideWeb,WWW)的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促使了電子物流(ELogistics)的興起。據統計,通過互聯網進行企業間的電子商務交易額,1998年全球已達到430億美元,據市場調查企業ForesterResearch預測,2002年這一數字將迅速增長到8400億美元。
企業通過互聯網加強了企業內部、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消費者、企業與政府部門的聯系溝通、相互協調、相互合作。消費者可以直接在網上獲取有關產品或服務信息,實現網上購物。這種網上的“直通方式”是企業能迅速、準確、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實現基于客戶訂貨的生產模式(BuildtoOrder,BTO)和物流服務。此外,電子物流可以在線跟蹤發出的貨物,聯機地實現投遞路線的規劃、物流調度以及貨品檢查等。可以說電子物流已成為21世紀國外物流發展的大趨勢。一方面電子物流的興起,刺激了傳統郵政快遞業的需求和發展;另一方面,新興的快遞業發展迅猛,觸角伸向全球各地。
長期以來,由于世界許多大的經濟發達國家的經濟蕭條,使全球傳統郵政業都不景氣。而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有專家預測,短期內郵政業的一些傳統功能可能會很快消失,但作為因特網時代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郵政業的功能將以其他的方式很快重現出來。因為通過因特網所進行的電子商務通常都是交易雙方的距離比較遙遠,比如通過電話銷售、電視直銷等方式促成的交易,這就為包裹郵寄和快遞業務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正如在經過彩頁促銷、電話營銷、直銷以及電視直銷和互聯網展示后,產品最終要以郵寄方式送達用戶手中。因此,電子商務刺激了傳統郵政業向電子物流方向發展。
除了傳統郵政業將自己的業務向電子物流方向拓展外,一些國際著名的快遞企業在電子物流中充當著前鋒。如:美國聯邦快遞、UPS等已將自己的觸角延伸到世界各國,大有搶占電子物流市場先機之勢。一些新興的物流企業也將視角瞄準電子商務這一新的物流需求市場而迅速崛起。
5.綠色物流將成為新增長點
物流雖然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物流的發展同時也會給城市環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運輸工具的噪聲、污染排放、對交通的阻塞等,以及生產和生活中的廢棄物的不當處理所造成的對環境的影響。為此,21世紀對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綠色物流。
綠色物流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物流系統污染進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統和物流活動的規劃與決策中盡量采用對環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貨車車型,近距離配送,夜間運貨(以減少交通阻塞,節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發達國家政府倡導綠色物流的對策是在污染發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個方面制定了相關政策。綠色物流的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業和生活廢料處理的物流系統。
6.物流專業人才需求增長,教育培訓體系日趨完善
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動下,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較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如在美國,已建立了多層次的物流專業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職業教育等。許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中都設置物流管理專業,并為工商管理及相關專業的學生開設物流課程,像美國的西北大學、密執根州立大學、奧爾良州立大學、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等,或設立了獨立的物流管理專業,或附屬于運輸、營銷和生產制造等其他專業。喬治亞技術學院廣泛開展物流職業教育,培養物流管理專業的專科生。其中部分高等院校設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課程和學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統。美國商船學院的全球物流與運輸中心和喬治亞技術學院的物流所開展物流方面的科學研究。除去正規教育外在美國物流管理委員會(American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的組織和倡導下,還建立了美國物流業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例如倉儲工程師、配送工程師等若干職位。所有物流從業人員必須接受職業教育,經過考試獲得上述工程師資格后,才能從事有關的物流工作。
- 上一篇:我國食品行業整體發展情況
- 下一篇: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


